岭南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白云区实干笃行,砥砺奋进,发展动能更强、发展质量更高、发展成色更足,交出了一份亮丽的答卷。


“四大枢纽”流量迸发,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7636.9万人次创下历史新高,T3航站楼封顶。全国唯一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成功落地。“6+6+X”现代产业集群规模突破7000亿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获评全省考核优秀等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增速位居广州市各区前列,进入广州第一方阵。在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中位列第22位。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锚定高质量发展,经济大区挑大梁。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作为广州最大的中心城区、人口第一大区,白云区锚定“排头兵、领头羊、火车头”标高追求,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奋力打造广州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和动力源,为全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贡献白云力量。

产业新格局

千亿支撑、百亿引领、未来接续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白云区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持续做强“6+6+X”现代产业集群,推动传统产业焕发新机、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超前布局,构建“千亿支撑、百亿引领、未来接续”的产业格局。

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也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来自白云区的芭薇股份登陆北交所,成为美妆制造第一股。芭薇股份是多个国货美妆品牌“爆款”的缔造者。其位于白云区的数字化工厂,诠释传统产业“数智化”跃迁的无限可能。


我国传统产业尚处于由大变强的关键期,白云区正围绕化妆品、服饰皮具、家居、食品、电气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推动“知识化”“数智化”“绿色化”“全球化”等“四化”转型,孕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实现换道超车。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2024年底,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正式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组建。该中心采用创新的“公司+联盟”模式,联合南方电网、大唐集团等13家储能产业的上下游龙头企业,共同攻关前沿技术。

白云区将打造新能源和新型储能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发展光伏、氢能等产业,推进新能源全产业链集聚集群发展。


▲ 国家新型储能创新中心

一方面,完善全产业布局,以广州民营科技园、白云湖数字科技城为核心,以江高、人和等为重点区域,加快打造“两总部三基地”的发展格局,新型储能装备产业园规划用地规模达5000亩。目前已落地菲利斯光伏储能研发制造基地、新型储能创新中心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一期等多个重点项目。


▲ 白云湖数字科技城

另一方面,重点围绕氢能、太阳能光伏、分布式能源、综合智慧能源等加强新能源开发利用及节能产品技术研发推广。

云韬氢能获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建成投产氢能燃料电池电堆、双极板及发动机系统产业化生产基地,牵头组建广州市氢燃料电池产业创新联合体,共同研发了首台套国产化发动机系统“领航一号”和氢燃料电池整车。


▲ 云韬氢能


▲位于北太路的白云区首座加氢站

近年来,白云区瞄准未来产业,对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人形机器人、生物制造等进行前瞻布局,抢占产业发展先机。

2024年,广州里工实业有限公司发布首款全尺寸人形机器人——“里工D1”。这是国内首款由协作机器人厂商制造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力气大,能抱起40公斤的物品。精度高,控制精度可达0.03毫米,未来可服务于工业制造、物流搬运、医疗护理、家庭服务等多个领域。


▲ 里工D1机器人

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现代物流的有力支撑。白云区拥有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国际港、广州白云站、广州火车站“四大枢纽”,是全市生产要素流动最频繁、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依托“四大枢纽”,有望带动周边区域形成2000亿元级的巨大经济体量。


▲ 广州白云站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产业发展向绿向新,白云求索不断、创新不息。

城市新活力

做强产业平台,优化“三个环境”

营商环境好,则市场信心稳,企业干劲足,经济发展就会更有活力。

2024年底,位于广州湾区新岸片区的青桥街道路工程正式竣工,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将新增一条出入通道。华为广州研发中心可容纳约5000人办公,办公区近期将入驻。近年来,白云区持续对项目周边交通出行、环境品质、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等进行优化提升,全力护航研发中心建设。


▲ 华为广州研发中心

高水平的产业平台,既是产业集聚的引力场,也是城市蝶变的主阵地。

白云区高质量建设“一园两城三都四区”,积极构建适宜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创业的“人造珊瑚”。做强“一园”核心竞争力,聚焦高标准建设“全国工商联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全力将广州民营科技园打造成为广州最好的先进制造业园区之一。2024年,园区全年营业收入2229亿元,同比增长13.7%,连续8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 广州民营科技园

白云区深谙城市“吸引力法则”,全力打造低成本高品质生产生活空间、企业友好型城区、创新创业沃土“三个环境”,2024年新登记市场主体增长76%、增速全市第一。

城市的本质,是人的聚集和经济的聚集。当前,中国正经历城市空间大变局,《向心城市》一书提出三个趋势:人口向城市集中、向大城市集中、向大城市的中心城区集中。

以产兴城,深度推进产城融合,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作为广州“人口第一区”,白云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高质量实施“七好民生工程”。

以“好医疗”为例,白云区持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重点引进了省人民医院白云院区、南方医科大学皮肤病医院白云院区等省市优质医疗资源,白云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二期、广中医一附院白云医院扩建项目、白云区疾控中心建设项目等区属重点项目也相继启动。

从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亦可窥见一座城市的活力。

2024年以来,《白云区消费文旅创意区空间布局总体规划》正式发布,签约凤凰云谷等优质文旅项目27个、总投资超240亿元;“星纪世界·南湖乐园”焕新回归,打造国内首个科幻情境式游乐主题公园;正佳帽峰湾、岭南中医药博物馆等加速建设,第八届桃花雅集活动盛大开启……白云区文旅惊喜不断。


▲ 南湖乐园

白云区是广州生态资源最丰富的中心城区,两山两湖、一江一河镶嵌其中,文旅发展条件得天独厚,潜力无限。

融合做示范

镇街结对互促,农村增收致富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实施“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产业振兴,是撬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支点。2024年10月,在白云区钟落潭镇,总规划用地达2000亩的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揭牌奠基,将建成广东省“百千万工程”示范项目。这是近年广东省投资最大的“菜篮子”工程项目,白云区史上最大涉农项目。


▲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效果图

“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交易中心”将实现与“侨鑫—翰吉斯全球农食产品交易中心”双品牌运营,“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的供应链构想,将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现实。一期建成运营后,预计年交易额逾1000亿元人民币,将引入和容纳至少2000家企业商户在园区内经营,直接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超过5万人就业。

白云立足于有城有乡的优势,以集成式改革推动“百千万工程”,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全面实施“1+3”镇街结对互促机制,推动区内涉农4镇2街与18个街道结对,并推动48个联社与118个行政村、430个联社下属经济社与1338个行政村经济社结对共建,通过组织联建、产业联姻、人才联培,实现资源互通、发展互促。

2024年,结对镇街通过筹措资金、村企共建等方式,签订帮扶项目数131个,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和帮扶物资约1.97亿元,帮助四镇二街进行乡村建设,完成了外立面改造、绿美公园建设、碧道提质升级等工作。

广州部分农村集体经济因资源禀赋不佳、基础设施落后而面临发展瓶颈。白云区在广州率先提出了“飞地抱团发展模式”,通过指导村集体预支留用地指标,集中至白云农业科技产业园(“百千万工程”产业园),成功置换出约1.5万平方米物业给5个低收入村集体,估算每年可增加集体经营性收入约270万元。


▲ 白云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白云区多渠道筹集资金,助力涉农镇街发展,2024年前三季度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91元,同比增长7.1%,增速广州市排名第一。









来源:南方+ 白云融媒往期

编辑:陈若兰 张如燕

审核:廖真怡

复核:林梅芳

签发:刘海裕

白云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