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译文

楚庄王攻打陈国,吴国援救陈国,雨下了十天十夜才放晴。

左史倚相说:“今天晚上吴军一定会来偷袭我们。现在我们的壁垒和装备都损毁了,无法抵挡吴军,不如现在我们出兵列阵等吴军前来。”吴军来到以后发现楚国的军队都已经列阵了,就撤退了。

左史倚相说:“我们抓紧去追杀吴军吧。吴军行军六十里什么也没捞着。吴王一定懈怠让军队好好休息的。”楚王就率领军队攻击吴国,一举打败了吴军。

02

原文

楚庄王伐陈,吴救之,雨十日十夜晴。

左史倚相曰:“吴必夜至,甲列垒坏,彼必薄我,何不行列鼓出待之。”吴师至楚,见成陈而还。

左史倚相曰:“追之。吴行六十里而无功,王罢卒寝。”果击之,大败吴师。

03

左史倚相:左史是史官,应该是专门记载军事的史官。倚相就厉害了,被楚王称为“良史”,被楚臣称为“楚国之宝”。

04

不知道是刘向抄书抄不明白还是当时的书籍都因为焚书坑儒导致失传了。这个故事也是编纂的稀碎啊。

这个故事出自于韩非子。原文不长,我会复制在后面。

刘向编的这个,事都说到了,但是逻辑上是不连贯的。

吴楚两军相距三十里,然后下了十天十夜的雨。倚相的逻辑是因为下了这么久的雨,楚军状态不好,所以吴军会来偷袭。

吴军撤退以后,因为连续行军六十里,必须要休息,所以这个时候出兵能够打败吴军。

【荆伐陈,吴救之,军间三十里,雨十日,夜星。左史倚相谓子期曰:“雨十日,甲辑而兵聚。吴人必至,不如备之。”乃为陈。陈未成也而吴人至,见荆陈而反。左史曰:“吴反覆六十里,其君子必休,小人必食。我行三十里击之,必可败也。”乃从之,遂破吴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