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一往无前麻酱pi,文字整理/伊河生活】
我出生在部队大院,1981年参军,从新兵连开始,班长经常让我给大家做示范,
尤其是射击成绩一直在连队名列前茅,然而,退伍后因一次突发事件出了名。
虽然我年龄并不太大,但也步入到退休干部行列,老了总爱回忆往事,我没想到自己的经历会如此。
听母亲讲,在我出生以前,父亲是海军东海舰队的一名连级干部。
1963年夏,母亲在怀我5个月的时候,位于黄河古道上的家乡突遭大水,洪水冲毁了家园,所幸那一天母亲不在家里,回家却发现爷爷奶奶被洪水冲走,房子也没了。
接到母亲的电报,父亲十分着急,尽管那时父亲还不够随军条件,但家庭遭遇重大变故,首长特批我父亲回到家里,把母亲接到部队。
这一年的冬天,我在舰队医院出生。在我出生的第二年,父亲提升了职务,母亲和我符合随军条件,部队当即给我们娘俩办理了随军手续,从此,我和母亲就在部队的家属院分到了营职楼房。
后来,父亲在舰队机关和基层任职,但我们一直住在家属院,在部队大院生活17年。部队的生活待遇就是好,机关大院有食堂,饭菜种类多且都便宜,同时,这里也有篮球场、乒乓球场和大型运动场,服务社、礼堂应有尽有,而且军人子女上学都有加分照顾。
在父亲担任支队副支队长的第二年,也就是1981年7月,我高中毕业了,父亲问我以后想干什么,我说想当兵,父亲听后十分高兴,当即把我的想法告诉了支队政治部。
1981年11月,我从青岛入伍到了广东一个部队当战士,之后我的经历竟顺风顺水。
也许我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缘故,入伍后新兵队列训练期间,我比其他地方入伍的战友接受能力要快得多,当一些战友手脚不协调、动作不规范时,我却已经像模像样了。后来,经常被班长叫出队列,给全班做示范。
那个时候,我十分自豪,部队大院的经历,让我早已熟悉军人的队列训练,就连一日三餐、吃饭和睡觉,我也都是听着军号声来做的。
更令我自豪的是,后来进行射击训练,我的瞄准动作也均可挑剔,当到了射击考
核环节时,我的射击成绩在连队名列前茅,后来还代表新兵参加射击汇报表演,取得了总分第二名的好成绩。
由于新兵连我取得了优异成绩,新兵训练结束时受到嘉奖,直接被分配到师直警卫连警卫班,担负师部大院的安全警卫。
之后3年里,我的表现可圈可点,也许是自己军队干部子弟的身份,也许是新兵训练期间的良好表现,到警卫连之后,我从战士到副班长、班长的过程也十分的丝滑,到了1983年老兵退伍后,我从副班长直接晋升到了班长岗位。
但是,到了1984年的时候,父亲退休,离开了领导岗位,而我也在这一年主动提出退伍的要求,想回到父母身边。连长曾两次找我谈话,想让我留下来转志愿兵,但我不知当时怎么想的,却一心想退伍。
其实,连队首长对我还是很关心的,早在1983年军校考试前,指导员曾问我是否想报考军校,但作为高中生、副班长的我,考虑到班长里3名农村籍战士都想报考军校,我如果和他们竞争,有与兵争利的嫌疑,况且自己是城镇户口,退伍回去国家安排工作,于是我发扬风格,放弃了报考军校的机会,把宝贵的考军校指标让给了班里的农村籍战士。
那一年我们班有两名农村籍战士考上了军校,秋天,当我看到他们拿到军校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心里也是十分的高兴。
1984年年底,在我的要求下,连队安排我退出现役,我怀揣着一个三等功证章回到了青岛。
然而,退伍后的安置我却一点没料到。
当年,退伍回到青岛的战士比往年多了至少一倍,况且在部队立过功的比例也很多。
当年,退伍办在安置工作时,主要照顾的对象是在部队立过二等功以上、或在雪
域高原边境和艰苦地区服役的战士,或者受到过军区表彰的优秀班长,这些人可以优先安排到心仪的单位。
这样,我的条件明显不符合照顾对象,而自己想去的公安局、区委等单位自己又去不了,最后,我被安排到区里的机要局。
当我拿到分配通知单时,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机要局,以前甚至没听到过这样的单位,如今自己竟被分配到这个单位工作,心想十分郁闷。尤其是想到自己当兵3年,在首长和同志们眼里,表现都很优异,根本没想到自己退伍回到家乡,会被分配到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机要部门工作。
我抑郁寡欢地回到了家里,父亲看到我的样子,知道分配的不理想,当他听到我分到机要局这个单位工作时,却十分高兴。
父亲语重心长地和我做了一次长长的谈话。
父亲说,无论部队还是地方,都有机要这个部门,在这些部门工作的,都是经受过各种考验、政治和思想合格可靠的人,部队的机要十分紧要,因为军队的保密就是保胜利,机要战线神圣而重要。我说,地方不太重视机要,也感觉不到机要工作的重要性。
但是,父亲说,地方同样十分重视机要和保密工作,担任机要工作的人,同样是十分可靠的人。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
机要工作者的职业是神圣的,责任更是重大的,但机要人的工作却鲜为人知。机要人掌握着无数国家机密,而他们却时刻守口如瓶。机要人用密码技术保障经济发展,而他们却两袖清风、不求名利。因为他们知道,“保守党的机密,慎之又慎。”是对机要工作纪律最好的诠释。
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深知战时保密就是保胜利的重要,没想到地方的保密部门也如此重要,于是,我安心地到机要局报到上班。
令我意外的是,上班后,局里管人事的刘姐对我说,在退伍办发出安置通知之前,退伍办已经和机要部门提前进行人事安排的沟通,正是因为我出身军队干部家庭,在部队当过班长,立过三等功,各方面表现都很好,于是,局里在3名退伍军人中圈定了我。
当我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感到自己当兵三年没有白白浪费时光,也庆幸自己的一惯良好表现。
在我到局里上班的第三年,一次突发事情,令我一下子在全省的机要系统出了名。
1988年,区委大楼突然发生火灾。当时是晚上8点钟,那时机关同志都下班了,办公楼里基本没人。可当时我正在加班处理一份刚刚收到的机要文件,突然闻到窗外一阵呛人的烟火味。
我觉察到情况不对,迅速走出办公室查看,发现楼道里浓烟滚滚,而浓烟正从一楼楼梯往上冒。
我迅速返回办公室,推开窗户,发现起火地点恰好在我们办公室下面的一个房间。
军人出身的我十分敏感,我们这栋楼房是砖混的老式结构房子,此时发生火灾,我不能排除是人为还是意外,但我心里一直有敌情观念,担心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于是,我连忙打电话报警,同时也向局领导作了汇报。
之后,我把密码设备、重要的秘密文件和资料都集中到稍微安全的地方,并把值班室床上的被子和褥子等泼水弄湿,封住门窗,而我则一步不离地守在密码机旁边……
后来,消防人员破窗进来要求我撤离时,我更是一步也不离开,尽管我浑身被水冲湿,脸上黑乎乎的,但我始终守在机要室……当局领导和其他同志赶到现场,看到黢黑办公室里黢黑的我时,许多人感动得落泪。
一场惊心动魄的突发事件就这样结束了。
后来,省机要局授予我“机要卫士”荣誉称号,省局领导在表彰大会上,称赞我在这场突发事件的生死考验面前,把机要事业高高举在头顶,完全置个人生死与度外,展示出了一名机要人员强烈的责任心和自我牺牲精神。
事后,我虽然也觉得后怕,但当时确实顾不得那么多了。
随后,我被提拔为机要局的干部,之后,我在区和市机要局担任领导工作直到退休。
年轻时,谁也不知道自己未来走什么样的路,但是唯一能做的,就是认真走好自己脚下的每一步!
平凡而隐秘,当年局领导对我的评价,或许可以概括自己的一生!
【素材来源于素材提供者,整理作品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引导。图片源自网络,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