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涨还是看跌,2025 年的房地产究竟何去何从?


在 2024 年底的全国住房工作会议上就已经表明,25 年房地产的锚定方向是止跌回稳,要推行优化存量和控制增量双轨并行的政策。诸如降低主权率、降低首付比例、降低贷款利率,直接减轻买房压力,这些政策有没有用呢?


我说了不算,不过数据不会说谎。自去年 924 之后,一线城市像广州、上海的新房成交量总体环比上涨约 25%,二线城市上涨约 19%。二手房市场的成交量也都有所上涨,你说有没有用?


很多人都担忧咱们的房地产会不会步美国和日本的后尘,在此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不会。美国房地产泡沫的罪魁祸首是零首付买房,也就是没钱也能买。当时他们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贷款利率低于房产增长率,金融机构为了逐利,给一些信用记录差、还款能力弱的人大肆发放次级贷款。房子的需求量成倍上涨,一时间,房地产市场看似繁荣无比,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后来,美联储大幅降息,这一大批信用差的借款人资金链断裂,无力偿还债务,引发了次贷危机,致使美国房地产行业崩盘。


而日本房地产经济泡沫破裂的原因,也包含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过度放贷,投资者疯狂炒作股票和房产,将房价和股价拼命抬高,严重偏离实际价值。之后,为防止经济过热,日本央行连续加息,资金从股市和楼市大规模撤离,导致股价和房价暴跌,泡沫破裂。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财富总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固定的。过去房地产市场火热时,有人在楼市赚得盆满钵满,就必然有人财富缩水。过去房子确实是不错的投资品,只要买入就能轻松虹吸社会资本,基本稳赚不赔。


但如今,如果还把房子当作投资品,其资产回报率其实比不上很多优质的基金、保险等理财产品。再加上现在的年轻人经济压力大,不敢结婚,不爱生小孩,购房需求下降,导致存量房过多,影响资金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社会投资和 GDP 增长。


针对这个问题,国家也给出了明确的解决政策,供需两端齐发力。需求端有四个降低的利好政策:取消限购、限售、限价,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标准,降低住房公积金、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存量贷款利率和交易税费。供给端有两个增加政策:信贷规模增加到 4 万亿元,为市场注入活水,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把部分存量住房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盘活烂尾楼。


总而言之,央妈之前提出的稳住楼市、股市,其含金量持续上升,相信 2025 年房地产市场将会迎来不错的回暖。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