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对于中国房价高的原因存在误解,觉得是投机炒房的人抬高了房价。实际上并非如此,大家都清楚,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而中国房价高本质上是土地供给的问题。
中国的住宅土地供应占比在全球主要国家当中处于最低水平,一线城市大概只有 20%左右,而发达国家能达到 40%。城市里买房的人多,可土地供应相对较少,那房价自然就高了,这就跟买菜一个道理,市场上卖这种菜的人少,价格肯定就高。
那为什么土地供应少?是因为土地供应不足吗?
当然不是,中国有着大量的土地资源。那为何不供应更多土地呢?这和中国的税收制度以及官员的考核机制有关。
中国实行分税制,简单来讲,就是中央对全国的税种进行了划分,明确了哪些税种是中央的收入,哪些是地方的收入,哪些是两者共享的。比如说关税都归中央,增值税是共享税,中央拿走 75%,留给地方 25%。通过这种税收制度,中央拿走了收入的大头。但事情还得地方去办,像教育、医疗、环保等,都要地方负责。所以支出的大头在地方政府,花钱的地方多,分到的钱又少,城市运营就会很困难。
所以中央会通过转移支付和税收补贴返还给地方,但这种方式效率较低,钱也不会很多。地方政府手里的钱有限,维持城市的正常运转没问题,但想要发展就很艰难。而当时中央发展的重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考核地方官员的标准是 GDP 增长,官要升就得提升 GDP。那怎样才能提升 GDP ,快速做出政绩呢?那就是搞基建投资,搞投资得有钱,地方政府怎么去弄钱呢?那就是卖地。
94 年分税制改革规定,土地出让金收入全部归地方政府所有,于是政府就开始卖地赚钱,然后搞基建投资,提升 GDP,地方领导就能升职。大家都明白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城市的土地是有限的,如果供应得多了,土地就卖不上高价了,那怎么办?那就少供应,比如每年有 10 万人需要住房,那就只供应 2 万人的住房土地,这样土地就会越来越值钱,地方就有钱去发展,提升 GDP ,地方政府领导就能升职。
所以这就是土地财政的由来,土地财政实际上就是房地产财政,这也是推高房价的核心原因。大家要知道,你买的商品房,50%的成本是土地成本,交给了当地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