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都知道,2024年9月中之前我是看空楼市的。
9月下旬开始,我逐步中性或偏看多。只因看到了政策很坚决、数据会说话。
不管你认不认同,2024年第四季度至今,一线城市的楼市数据是明显在修缮走好的。
北上广深是楼市领头羊,是全村人的希望。
问:北上广深,2025年房价走向怎么看?
DeepSeek的回答值得参考:
对于2025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北上广深)的房价走向分析,需结合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供需关系、人口结构及国际环境等多维度因素综合研判。以下为关键分析框架及可能趋势:
1. 政策调控方向
■ "房住不炒"基调延续:中央对房地产的定位未变,地方政府或通过差异化政策(如限购、限贷、限价)抑制投机需求,但可能因城施策微调以稳定市场。
■ 试点推进:若2025年前试点扩大至一线城市,将增加持有成本,对多套房持有者形成压力,抑制投资性需求。
■ 保障性住房扩容:政策性住房(如共有产权房、租赁住房)增加可能分流部分刚需,缓解商品房市场供需矛盾。
2. 经济基本面支撑
■ 经济增长与:一线城市经济韧性较强,高收入人群聚集,核心地段房产仍具保值属性。若经济复苏超预期,购房需求或温和回升。
■ 金融环境: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有限,房贷利率或维持低位但难大幅下降,信贷政策对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可能定向支持。
3. 供需关系演变
■ 供应端:土地资源稀缺导致新增住宅供应有限,核心区域新房供应持续减少,二手房主导市场;郊区及新城供应过剩问题仍需时间消化。
■ 需求端:
□ 刚需与改善需求:人口流入放缓但高学历人才政策(如落户放宽)支撑部分购房需求,改善型需求(如学区房、大户型)仍活跃。
□ 投资需求:受政策压制及回报率下降影响,投资性购房占比或进一步降低。
4. 城市分化特征
■ 北京:严格调控政策难放松,副中心(通州)及产业新区(亦庄)或成热点;核心区房价抗跌性强,远郊区域承压。
■ 上海:国际化优势显著,高端住宅需求稳定;临港新片区等新兴板块需关注产业导入进度对房价的支撑。
■ 深圳:土地极度稀缺,但受制于严控政策及二手房指导价,市场或持续横盘;前海、河套等战略区域或有结构性机会。
■ 广州:房价基数较低,政策相对宽松,黄埔、南沙等新兴区域或成为需求释放重点,但库存压力仍存。
5. 外部风险与变量
■ 全球经济波动:若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可能影响外资配置中国房产意愿,高端住宅市场或受冲击。
■ 地缘政治与资本流动:人民币汇率波动及资本管制政策变化可能间接影响外资持有房产的决策。
2025年房价走向预测
■ 整体趋势:稳中分化,涨跌互现。政策托底与市场压力并存,房价大幅上涨或下跌空间均有限。
■ 核心区域:稀缺性强的优质资产(如中心城区、优质学区房)或因供需矛盾呈现温和上涨(年涨幅约2%-5%)。
■ 非核心区域:供应过剩、配套滞后的郊区或面临价格回调(跌幅可能达5%-10%),部分新城需依赖产业落地实现价值兑现。
■ 政策敏感度:若试点扩大或经济超预期下行,房价或短期承压;若政策边际放松(如信贷支持),市场情绪可能阶段性回暖。
购房者建议
■ 自住需求:关注核心区域抗跌资产,优先满足居住属性,避免高杠杆。
■ 投资需求:谨慎入场,优先选择产业集聚、人口流入明确的板块,规避供应过剩区域。
■ 长期视角:一线城市房产仍是中国优质资产之一,但需降低对短期升值的预期,转向长期持有与租金回报。
总结
北上广深房价已告别普涨时代,2025年将延续“稳房价、防风险、促转型”的主线。市场从“投机驱动”转向“居住驱动”,分化加剧将成为新常态。购房决策需结合个体资金实力、风险偏好及对城市发展脉络的深度理解。
更多内容,关注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