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读了这么多年,发现小学阶段有很多坑不能踩,这些坑一旦踩中,都非常影响娃到初中之后的表现。家长真得擦亮眼睛。
1、奥数的坑。
关于奥数,真得摸摸自家娃的情况再决定。
要是孩子校内数学老在90分以下打转,咱先把课本翻烂了再说!就像盖房子,地基没打稳就急着雕花,风一吹整个楼都得晃悠。这时候砸钱学奥数,就跟给没吃饱饭的人塞人参一样,白瞎!
其次,别被“越早越好”忽悠了。
有的娃上课像吃小菜似的轻松,写完作业还追着老师要题做,这种“吃不饱”的孩子才适合加点奥数小灶。
反过来,要是娃每天做作业都抓耳挠腮,你硬塞奥数题给他,那不是逼着小树苗长成歪脖子树嘛!
说到底,奥数就是个“加餐小菜”,不是人人都得吃的“大米饭”。咱当家长的心里得有本账:孩子现在走路都费劲,就别急着让他飞啦!先把脚下的路踩实了,该跑该跳的时候,自然拦都拦不住!
2、英语这事儿,真别等老师来教
现在想想都后悔,幼儿园那会儿觉得英语早学没用。结果三年级英语课一开,孩子直接懵圈。后来发现班里那些口语溜的孩子,都是从小看英文动画、听童谣打底的。
最近带着老二从两岁就开始磨耳朵,发现小孩学语言就跟海绵似的,根本不用背单词。超市里指认水果,路上认车牌字母,都是活教材。



3、写字这事儿,越拖越要命。
二年级时觉得字丑没关系,结果考试吃大亏!作文写得再好,老师看不清直接扣分。现在每天让娃练15分钟,不要求多好看,但必须横平竖直。
买过各种网红字帖,最后发现最管用的是厨房定时器,设好20分钟,写不完作业也不许写了,治好了他的磨蹭病。
4、刷题和阅读,千万别本末倒置。
见过太多孩子小学靠刷题拿高分,到了初中就跟不上。我家娃四年级时数学突然滑坡,后来发现是应用题读不懂。
现在每天雷打不动1小时课外阅读,从《神奇校车》到《三国演义》漫画,最近发现他居然能跟我聊唐朝的藩镇割据了!那些阅读量大的孩子,后劲真的不一样。
5、体育才是隐形起跑线。
去年中考改革把体育分涨到70分,好多家长傻眼了。现在每周三次带娃去广场跳绳,从开始跳10个就喘,到现在能玩花样跳,体质好了感冒都少了。更重要的是,运动时分泌的多巴胺能让学习效率翻倍,比补课班管用多了。
6、小四门这个盲区,八成家长都栽过。
初中突然冒出的地理生物,能把孩子整崩溃。现在带着娃玩新招:吃晚饭时看《航拍中国》,逛超市看食品配料表学化学,下雨天聊二十四节气。最近他居然自己研究出怎么用橘子皮做洗洁精,把生物化学知识都用上了。这些活知识,比死记硬背强百倍。
说到陪读这六年,真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回头看看,有几个坑要是早点知道就好了。这些经验不是教科书上的理论,是实打实从孩子身上总结出来的教训,咱们当爸妈的可得长点心。
其实养娃这事吧,有时候就像种树。咱们要做的不是把树苗捆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松松土、施施肥,避开那些暗坑。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长节奏,咱们当家长的,既要当向导,也要学会当观众。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