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健康与长寿的道路上,人们总是热衷于探寻各种 “秘籍”。最近,小妙的家族群里就被一份所谓的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 2023 最新版长寿秘籍” 刷屏了。这份秘籍中,竟然把喝酒列为长寿的第一名,还宣称喝酒带来的好处任何运动或食物都无法替代,说什么酒精在体内循环能起到按摩作用,还能增强心肺功能,甚至建议大家日常多喝爱喝的好酒。这看似有理有据的说法,让群里不少爱喝酒的人蠢蠢欲动,仿佛找到了可以尽情喝酒的 “官方依据”。



看到后,赶紧在群里提醒大家:“别轻信这个,根本没有任何官方发布过长寿秘诀排行榜,世界卫生组织可不背这个‘锅’!” 可还是有人提出质疑:“如果喝酒不能长寿,那为啥酒业泰斗秦含章能活到 112 岁!” 一时间,家族群里关于喝酒与长寿的讨论炸开了锅。

说起秦含章老先生,他可是我国食品科学技术和酒业酿造技术的拓荒者、学术带头人,在我国酿酒产业的业内人士眼中,他就如同 “活化石” 一般。2019 年,老先生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享年 112 岁。很多人看到秦老先生一辈子都与酒打交道,就理所当然地把他的高寿与饮酒联系起来,觉得他长寿就是喝酒喝出来的。但这种说法实在是太荒谬了。



秦老先生的老伴是一位营养学家,在饮食方面,老两口一直吃得十分健康。他们注重营养均衡,每餐都搭配得恰到好处,各种蔬菜、水果、粗粮、优质蛋白一样都不少。除了饮食,他们还保持着运动的习惯。每天清晨,秦老先生都会和老伴一起在小区里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活动活动筋骨。平日里,他们心态也非常好,面对生活中的琐事总是乐观对待,从不为小事烦恼。虽然因为工作关系,秦老先生时常需要浅酌两口,但他每次都严格控制饮酒量,绝不会多喝。可以说,秦老先生的长寿是多种健康生活方式共同造就的结果,与喝酒并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我们可不能为了给自己喝酒找借口,就牵强附会地把喝酒和长寿划等号。

喝酒真的能让人长寿吗?答案是否定的。饮酒有害健康,这可不是危言耸听,而且它对身体的伤害是全身性的。

大脑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供血十分充足。可酒精一进入体内,就会迅速 “跑” 到大脑里,对中枢神经系统发起 “攻击”。大家肯定见过饮酒后的人,情绪很容易失控,原本理智的人可能会变得冲动暴躁,行为也不受控制,走路摇摇晃晃。如果长期饮酒,这种影响会逐渐累积,让人的记忆力大不如前,刚做过的事、刚说过的话转头就忘;反应力也会变得迟钝,别人跟他说话,半天都反应不过来;肌肉协调力也会下降,连简单的系鞋带、拿筷子这些动作都做不利索,大脑功能会越来越差。



肝脏是人体的 “解毒工厂”,酒精进入体内后,主要靠肝脏来代谢。长期大量摄入酒精,就像给肝脏这座 “工厂” 不断增加超负荷的工作量,肝细胞会不堪重负,受到严重损伤。一开始,可能会引发脂肪肝,肝脏里堆积了过多的脂肪,影响正常功能;接着就可能发展成酒精肝,肝脏的炎症不断加重;如果还不加以控制,酒精肝很容易进一步恶化,变成肝硬化,肝脏的正常结构被破坏;到了最后,甚至可能恶化为肝癌,危及生命。

酗酒对骨骼的伤害也不容小觑。酒精会促进体内的钙质流失,就像给骨骼开了个 “小孔”,让钙不断地往外跑。同时,它还会捣乱,让维生素 D 代谢变得紊乱,甲状腺功能也受到影响,减退了。这些问题综合起来,会让骨细胞的质量逐渐下降。慢慢地,骨头变得脆弱不堪,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就找上门来了。



酒精进入身体后,还会对心脑血管系统发起 “进攻”。它会让血压像坐过山车一样上升,给血管带来巨大的压力。长期这样,血管壁会受到损伤,变得不再光滑,血液中的脂肪等物质就容易附着在上面,形成斑块。这些斑块就像一颗颗 “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像冠心病、心力衰竭、中风等,每一种都可能给生命带来严重威胁。

酒精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很大。长期饮酒的人,容易陷入抑郁、焦虑的情绪中。原本开朗的性格可能变得孤僻,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总是莫名地担心、害怕。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进一步影响身体健康,形成恶性循环。

其实,酒精早已被列为一类致癌物,这可不是什么新发现。《柳叶刀》杂志指出,在中国,与酒精相关的癌症比例达到了 6%,食管癌、肝癌都是与酒精密切相关的高发癌症。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安全酒精摄入量为 “0”,也就是说,不喝酒才是对健康最有利的选择。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认为烟酒不沾的人反而容易短命,还能列举出很多所谓的名人例子。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一项来自北京大学与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或许能给我们答案。

北京大学与中国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员联合在《柳叶刀公共卫生》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这项研究聚焦于健康生活方式对我国群众 30 岁时预期寿命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调查了无数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他们发现,干预五种健康生活方式,包括从不吸烟或因病戒烟、不酗酒、爱运动、饮食健康、体型健康,与国人预期寿命延长有着紧密的联系。



具体来看,保持这 5 种生活方式的人与一种都没有或仅有 1 种的相比,男性和女性 30 岁时的预期寿命分别可延长 8.8 年、8.1 年。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意味着健康的生活方式能让我们多享受近十年的美好时光。那么,研究提到的这 5 种生活方式,究竟对身体有多大益处呢?

对于吸烟人群而言,无论什么时候戒烟都不算晚。戒烟后,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原本因为吸烟而快速跳动的心脏,心率会逐渐下降,恢复到正常的节奏;肺功能也会慢慢提高,以前爬几层楼就气喘吁吁,戒烟后会感觉呼吸更顺畅,爬楼也不那么费劲了;血液循环功能也会得到改善,身体各器官能得到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而且,最重要的是,身体罹患肺癌的风险会比吸烟者降低 50%,大大减少了患癌的可能性。



戒酒同样对身体好处多多。酒精对血压的影响很大,戒酒可以让血压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减轻心脏和血管的负担。肝脏也会因为戒酒而松一口气,负担明显下降,有效降低了心血管疾病以及肝脏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戒酒还能让胃粘膜避免受到酒精的刺激,就像给胃穿上了一层 “保护衣”,对于预防胃部疾病以及胃癌的发生都有很大的帮助。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在《衰老与身体活动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只要运动时间达标,任何运动都能将死亡风险平均降低 13%。运动就像给身体注入了一股活力源泉,能促进体内新陈代谢速度加快,让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都活跃起来。身体免疫力也会变好,就像给身体的防御部队进行了一次强化训练,能更好地抵御各种疾病的入侵。建议大家每周保持 3 - 5 次运动,累计时间至少 150 分钟,而且一定要长期坚持下去。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比如慢跑,在清晨的公园里,迎着朝阳,迈着轻快的步伐,感受微风拂面;或者游泳,在泳池里舒展身体,尽情享受运动的快乐;也可以打打羽毛球,和朋友一起在球场上挥洒汗水,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增进友谊。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三餐大鱼大肉,顿顿离不开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但这样的饮食模式其实对健康非常不利。日常饮食要尽可能保持多样化,就像搭建一座五彩斑斓的健康大厦,各种营养元素都是必不可少的 “砖块”。在这个前提下,多吃一些杂粮,像燕麦、糙米等,它们富含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薯类也是不错的选择,红薯、土豆既营养又美味;还要适量摄入瘦肉以及蛋奶、鱼虾类食物,为身体补充优质蛋白。在烹饪食物时,要注意少油、少盐、少糖,避免给身体带来过多的负担。

肥胖可不是仅仅影响外貌,它还会增加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疾病,都与肥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于体重超重的人群而言,控制饮食、积极运动刻不容缓。要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和规律的运动,尽早将体重维持在正常范畴内,一般来说,体重指数 BMI 在 18.5 至 24 之间是比较健康的。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比如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运动量,步行上下楼梯,减少乘坐电梯;周末和家人一起去户外散步、爬山等等。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