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专家: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陈宁
误区解读:喝酒暖胃——冬天饮酒就能让身体暖和,对身体有益?真相如何?
许多人认为,在寒冷的冬天,饮酒能让身体迅速暖和起来,甚至觉得这对身体有好处。
而专家指出,虽然喝酒后人体会感到暖和,但这只是因为酒精刺激了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使得血流量增加而产生的一种短暂温暖感。这种温暖感并不能真正提高人体的核心体温,反而可能导致身体散热加快,更容易引发感冒等疾病。
此外,长期饮酒还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容易引发胃炎、胃溃疡等胃部疾病。当然,喝酒伤肝、影响心血管健康也是有定论的。不仅如此,酒精还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因此,将饮酒视为冬天暖身的好方法,显然是一种误解。
在冬季,人们应该通过穿着保暖、适量运动等方式来保持身体温暖,而不是依赖饮酒这种不健康的方式。
误区解读:喝酒脸红的人反而更能喝?
喝酒脸红与喝酒脸白,究竟哪种情况更能喝?这一疑问在饮酒文化中屡见不鲜。专家指出,喝酒后的脸色变化并不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酒量大小。
喝酒脸红,往往与体内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不足有关,导致乙醛在体内堆积,引发血管扩张,从而脸红。而喝酒脸白,则可能是身体对酒精的应激反应较弱,或是体内血液循环不畅所致。这两种情况并不意味着个体具有更高的酒精耐受能力,均不能作为判断酒量的标准。
专家强调,酒量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遗传、体质、饮酒习惯等。因此,不能仅凭喝酒后的脸色变化来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喝。正确理解酒精对身体的影响,才是健康饮酒的关键。饮酒适量,切勿盲目追求酒量,以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急诊案例解读:春节聚餐,心急切勿贪食烫食,以免招致烫伤等严重后果
春节亲朋好友相聚,总会吃诸如火锅等食物。但是,很多人吃饭过于着急,吃到汤水比较丰富的食物时容易烫伤,造成严重的后果。
轻则烫伤的实例诸多。福州一位网友就分享了自己吃一碗很烫的福鼎肉片导致呕血,并查出食管全部水肿的经历。就是因为高温食物未经充分冷却便匆匆入口,极易造成口腔、食道乃至胃黏膜的烫伤,严重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消化道疾病。
重则休克也并非个例。常州蔡先生在吃了未冷却的汤面后,出现喉咙及食管剧烈灼痛,半个小时后“胸骨后”疼痛依然持续,随即发生剧烈呕血,并出现休克症状,胃镜检查发现,蔡先生的食管黏膜出现大面积糜烂、剥脱,创面充血严重。这就是高温食物未经充分冷却便匆匆入口,刺激机体产生异常免疫反应,进而诱发过敏性休克。同时,烫伤导致的体液大量渗出,还可能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威胁生命安全。
专家强烈建议,在享受美食时,务必保持冷静,待食物冷却至适宜温度后再食用。
文字/宣传中心 钟艳宇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