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时间过得真快,2月3日我们正式迎来立春节气,立春为岁首,其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表示开始的意思,“春”代表着温暖,因此立春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天正式开始,万物进入一个新的轮回。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说的就是立春是正月的节气,立表示建立、开始的意思;自然界中金木水火土的能量在立春当天开始转换,在立春时节冬季的寒冷气息逐渐消退,春季的温暖和生机开始显现,春天在五行中属“木”,木代表着生长,因此立春后万物开始萌发和生长。
每年立春交节的时间都在2月3日至5日,那么具体哪一天立春?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公转,两者形成的平面我们称之为黄道平面,我们把这个平面分成24等份,每15度为一等分,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当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时为立春节气。
我们老祖宗非常善于观察天象,北斗七星的斗柄在天空中旋转一周为一岁,每一个月旋转30度,《鹖冠子》记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至”,当斗柄指向东方时为春天而当斗柄,立春当天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北方的“寅”位,因此立春是寅月的开始,正月也就属于寅月。
在我国民间有立春迎春、糊春牛、打春牛的习俗,意在提醒农人春天已到,应该不违农时,同时也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此外,古人在立春当天还会贴“宜春”二字,表示春天顺利到来,后逐渐发展为春联。
在食俗方面,在我国民间有立春“咬春”的习俗。“咬春”是指在立春这一天,人们通过咬食春盘、春饼、萝卜等食物来庆祝春天的到来。“咬春”的习俗源远流长,早在汉代就有立春食生菜的记载;唐代时,人们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到了明清时期,“咬春”的习俗更加盛行。
春饼是立春日的典型时令食品,是一种用烫面烙制的薄饼,人们会将萝卜细丝、豆芽和其他辛味蔬菜(葱、韭黄、蒜)卷入薄饼中食用,寓意着喜迎春季、祈盼丰收。
今年立春不一般,可谓60年不遇,老人总结出三大特点,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
干支历是我国古老的历法,我国民间一直干支历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干支历由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固定的顺序组成60个组合,如果用来纪年,那么以60年为一周期不断循环记录年序。
2025年是乙巳年,乙对应五行中的“木”,木代表的颜色为青色,因此2025年是60年一遇的乙巳年立春,同时也是60年一遇青蛇年立春,可以说今年的立春60年不遇。
老人说今年立春有3大特点
一、2025年立春是“闭眼春”
有“闭眼春”自然有“睁眼春”,区分方法非常简单,如果立春交节的时间在白天,那么就是“睁眼春”;反之,如果立春交节的时间在夜晚,那么就是“闭眼春”。
2025年立春交节的期间为2月3日22时10分13秒,今年立春交节的时间在夜晚,很明显今年是“闭眼春”。
那么“睁眼春”和“闭眼春”有啥预兆?正如老话说“睁眼春收,闭眼春丢”,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立春交节的时间在白天,那么预示着年景会相对好,粮食容易大丰收;而如果立春交节的时间在夜晚,那么预示着年景会相对差,粮食容易减产。
2025年是晚立春
每年立春交节的阳历时间几乎都是固定的,但是受农历闰月的影响,有的年份立春交节的时间在腊月,而在有的年份立春交节的时间在正月。如果是腊月的立春,那么就是“早立春”;而如果是正月的立春,那么就是“晚立春”。
2025年是春打五九尾
我国民间从冬至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每9天为一个九,而冬至至立春有45天或者46天,因此立春的时间必然在“五九尾”或者“六九头”。
今年五九的时间为1月26日至2月3日,而立春的时间在2月3日,立春的时间在五九的最后一天,因此今年是春打“五九尾”。
老话说“春打五九尾,家家迈不开腿”、“春打六九头,吃穿都不愁”,意思很简单,说的就是如果是春打五九尾,那么预示着年景不好;而如果是春打六九头,那么也预示着年景比较好。
总结,今年立春不一般,老人总结出以上3个特点,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