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明日(2月3日)
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立春
是时序轮转、日夜更迭的漫漫光阴里
具有仪式感的一天
此时节
大地逐渐苏醒,万物开始复苏
有诗云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风习习,杨柳青青
正是踏春放风筝的好时节
今天小体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
大小朋友都喜欢的风筝运动
运动有看头
放风筝,既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也是很好的健身运动。在古代,放风筝还代表着“放晦气”。人们在风筝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放上天去,又故意剪断牵线让风筝飞走,认为这样就可以放走“晦气”交上好运,达到消灾解难的目的。
放飞风筝是中华民族一项传统体育活动,象征着自由,联结着友谊,寄托着人们乘风而上、飞得更高的美好愿望,为广大市民群众喜闻乐见。在上海,风筝是奉贤群众体育的传统品牌项目之一,每年春秋两季,以风筝会友,切磋风筝放飞技艺,已成为奉贤人民的一个传统活动。
奉贤海湾国际风筝放飞场是继山东潍坊之后国家批准的第二个国际风筝放飞竞技场,上海市三星级体育旅游休闲基地,1998年海湾“风筝节”被列入上海旅游节主要活动项目。每年四月、十月,天高气爽,风和日丽,是放飞风筝的最佳时间,广大风筝爱好者齐聚在这里,一起放飞属于自己的天空。
在生机勃勃的立春时节,走出家门活动筋骨是再好不过的,放风筝不仅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而且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是好处多多。
1.护眼
放风筝时需要极目远眺,能够调节眼部肌肉和神经,消除眼睛疲劳,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对防治近视眼、老花眼、视神经萎缩有利。
2.助眠
放风筝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可使处于紧张状态的大脑皮层和脑血管放松,使大脑皮层得到休息,对治疗神经衰弱及改善失眠症状有积极作用。
3.缓解压力
放风筝是一项健身与娱乐相结合的运动,放风筝时需要用到手、腕、肘、臂、腰、腿等各个部位,使全身得到锻炼。从引飞风筝开始,人体肌体各部位都在不停地运动。
4.强健骨骼
经常放风筝,还可以保持颈椎、脊柱的肌张力,保持韧带的弹性和椎关节的灵活性,增强骨质代谢,加强颈椎、脊柱的代偿功能,既不损伤椎体,又可预防椎骨和韧带的退化。放风筝时,眼望天空,头向后仰,还可使颈部的肌肉得到放松,有利于保持颈椎的生理弧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颈椎病的康复。
5.健脑
放风筝也是一项脑力运动,需要全身心地投入,不仅要时刻留意风向,还要处理好放风筝风速的关系,就会让放风筝的人动一番脑筋。
入门有花头
风筝总是放不起来?
好不容易飞起来了却飞不高?
今天小体就来教你如何放风筝
新手小白也能轻松放飞!
1.起飞
2-3级是最佳的放飞风况。放飞时让风筝保持一个倾斜的角度,它才会飞起来。
2.操控
风筝飞到空中之后,需要我们不停地调整风筝的飞行姿态。通过收线、放线,或者是走向风筝、走向逆风处来进行放飞。
3.收线
风筝飞到空中,收线我们叫“走向风筝”,而不是强烈的收线,这样会导致风筝和地面的角度过大,使风筝失速快速砸下头来。
小体提示!放风筝是一项动手、动脑、动全身的健康体育活动,在掌握放飞技巧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安全。
1.放风筝时应尽量选择平坦、空旷的地方,不在电线附近放,不在人多的地方放,更不要让风筝线横穿道路。
2.成年人和青少年需要根据情况放飞不同大小的风筝,不宜放飞过大的风筝。
3.放风筝时最好带上手套,遇大风或风筝被缠时,及早放手,以免手受伤。
4.不要面朝着风筝向后跑,这样一旦脚下失控会跌倒摔伤。
5.选择颜色醒目的风筝线或在线上系布条等标志物,提醒旁人多加注意。
6.看见附近有人在放风筝时,行人、骑车人尽量慢速行进,注意观察周围。
7.在任何情况下,风筝线都不能往人身上或者四肢上缠绕,如果风力突然加大,被风筝线缠绕的人员将很难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