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靓丽的城市背后,都有一群默默奉献的“美容师”,他们用辛勤劳动装点着城市里的大街小巷。北外滩滨水空间、垃圾压缩站、欧阳路街道公共厕所......这些地方都曾有过全国劳动模范、欧阳路街道环卫一线班组长周家玲奋斗的身影。“从安徽颍上到上海虹口,已经整整27年了,这里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见证了我从青年到中年的成长与蜕变。”
春节期间,这位“城市美容师”并没有卸下肩上的担子,用一道承载乡情的家乡年菜,慰藉自己的思乡之情,也为身边不回家过年的同事们增添一点年味。
水晶圆子,是故乡的味道
“过年不吃水晶圆子,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选用250克肉糜作为主料,并准备适量葱姜、马蹄,以及从颍上带来的山芋粉。先将肉糜充分搅拌,直至其呈现出粘稠的状态。再将葱姜和马蹄剁碎,加入到肉糜中,搅拌均匀后分次揉成大小适中的丸子。随后,轻轻地将每个丸子裹上一层薄薄的山芋粉,确保表面均匀光滑。
处理好的肉丸需要先进行蒸制,在锅中加入含有姜末和八角的鲜辣粉,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再将裹粉后的肉丸放入蒸锅中,用中火蒸制约20分钟,待肉丸熟透后取出。最后,取一锅清水煮沸,将蒸好的肉丸与新鲜的绿叶菜一同放入炖煮,让汤汁充分吸收肉丸的鲜味。
“外面裹得晶莹剔透,象征一家人团圆美好。”周家玲笑着介绍,“这道菜是我们颍上的传统年菜之一,不仅味道鲜美,还特别有过年的气氛,一般会放上10个在餐桌上,也寓意十全十美。”
因为工作性质特殊,周家玲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回老家过年了,但她从不让年味在自己身边淡去。每到春节,她都会亲手准备几道家乡菜,其中必有这道水晶圆子。这些菜,不仅承载着她对家乡的思念,故乡的味道也让她在这座城市里找到了另一种团聚的温暖。
在虹口,真的像在家一样
“以前春节期间街道上会有炮皮,现在没有了,工作量是小了,但我们还是要4点起来干活,这样年初一大家醒来,就会看到一座整洁的城市。”周家玲说道。她提到,今年春节,她和同事为其他留守岗位的同事准备新年早点,“面条、饺子、包子这些,让大家新年高高兴兴吃完早餐再上岗。”
周家玲一直强调,虽然有二十多年没有回过老家过年,但在虹口心里一直很温暖。“工会每年都会为我们劳模送来新年大礼包,春联和福字更是少不了,过年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这些关怀,让远离故土的周家玲倍感温馨。“而且我们每年都能收到来自各方的祝福和关心。在虹口,真的像在家一样。”她笑着说。
作为全国劳模,她曾带领“周家玲劳模工作室”团队研发了清道设备“小布袋”,以及可伸缩的擦窗器,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积极参与社区公益活动。春节期间,她还带领团队为坚守岗位的同事送去节日问候。“环卫工人辛苦了一年,彼此加油鼓劲,让我们新一年干劲更足!”
新的一年,继续书写“虹口情”
27年的坚守,让周家玲和虹口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她坦言,虹口是个温暖的地方,这里对外来务工人员非常友好,让大家感受到了家的归属感。新的一年,周家玲的愿望很简单,作为班组长,她希望带领团队把虹口的环境卫生工作做得更好,为大家提供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作为一名劳模,她也希望通过劳模创新工作室帮助更多年轻环卫工人提升技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这座国际化大都市。
当被问及对未来的憧憬时,周家玲笑着说:“我现在虽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感觉身体依然棒棒的,我希望能在欧阳‘巾帼文明岗’上坚持更久,带领队员们创出成绩,创出新意,创出特色。”
年味依旧,初心未改
在油香氤氲的厨房里,周家玲用一盘水晶圆子诉说着她对故乡的思念,也用一份爱岗敬业的坚持,表达着她对虹口的热爱。从颍上到虹口,年味依旧,初心未改。对于这座“第二故乡”,她满怀感恩,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将这份“家”的温暖延续下去。
春节不仅是团聚的时刻,也是温暖和希望的传递。因为有像周家玲这样默默付出的劳动者,这座城市才会更加温馨,美好。
记者:顾俪
视频: 袁伟
图片:顾俪、虹口城发公司、区总工会
策划:万彦
制图:崔莹
编辑:顾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