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


今日立春。具体说来,就是2025年的北京时间2月3日22点10分13秒,我国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从字面上看,从立春这天开始,就进入了春天,万物复苏、天气逐渐回暖。但实际上并非总是这样,因为早春时常常会出现的一种情况叫“倒春寒”。

“倒春寒”的意思是:初春,天气晴朗,暖风拂面,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可是忽然之间又会遭遇强寒冷空气侵袭,气温骤降,有时还会鹅毛大雪,仿佛大自然一夜之间又回到了冬天……


大寒

那么,今年会不会出现“倒春寒”呢?关于“倒春寒”,民间有个谚语叫“大寒不寒、立春不立”。大寒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今年而言,2025年1月20日3点59分52秒进入“大寒”节气,这天是“四九”第四天、时逢农历腊月二十一。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过了大寒,一年就结束了;接下来的,将是农历乙巳年(阳历2025年)的第一个节气“立春”。

“大寒不寒、立春不立”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如果大寒这天的天气不冷,那么,立春后、天气也不会回暖,即便到了春分、天气可能依然很冷。简单地说就是:在“大寒”节气第一天如果不冷,就是来年“倒春寒”的征兆!

照此观点,今年应该有倒春寒,因为大寒的当天不冷。而根据往年的情况来看,这句谚语在山东是灵验的,去年为例,2024年大寒的当天,彤云密布,天气寒冷,天上还飘起了些许的雪花,当年就没有倒春寒。作为反证:2019年,1月20日大寒当天阳光明媚、一点儿也不冷;后来,2019年2月4日立春以后,天气不仅没有回暖,而且还下了两场雪。


大寒

和大寒小寒相关的,还有句谚语“大寒小寒,冻作一团”。我国有句民谚叫做“三九四九、冻烂石头”,说的就是一年当中三九和四九天最冷。就今年来说,“三九”天是从2025年1月8日至1月16日,“四九”是从2025年1月17日至1月25日;都在小寒和大寒的节气里,所以这两个民谚是一致的。

大寒和小寒相比,以前人们常常认为大寒会更冷一些。但我国的气象资料显示:近些年来,小寒节气通常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最冷的时期;只有少数年份,大寒节气的气温才曾经低于过小寒。

历书上关于大寒节气的说法是: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即进入大寒。那么,黄经300°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在我国的古代,先人为了描述方便,把天空假想成一个巨大的球,这就是天球。然后,把太阳每年在天球上的运行轨迹,称作“黄道”。这个“黄道”,就是我们平日里说的所谓的“黄道吉日”中的黄道。

太阳每年在天球上的运行轨迹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轨迹的一周是360°,这一周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做“太阳黄经”。将这一周的360°划分为24等份,每一份对应十五天左右,就是一个节气。


24节气

具体而言,先人将我国进入春分节气时、太阳在黄经上的位置为黄经0°,秋分节气时、太阳在黄经上的位置为黄经180°。前文中说的,时至大寒节气、太阳的位置到达黄经300°,说的就是此时的太阳在黄经上的位置。接下来大寒节气的15天,太阳处于黄经位置的300度到315度之间。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一直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