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很特别的一天,既是大年初六,又是立春节气,而且还是蛇年的第一个立春节气,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2025蛇年是“双春年”,也就是有两个立春节气。
我们首先要知道,双春年是中国纪年历法中出现的独特现象,是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造成的。根据夏历的计算方式,平年12个月只有354天或355天,个别年份只有353天;有闰月的年份13个月有383天或384天,个别年份长达385天,可包含25个节气,这样年首年尾就各有一个“立春”,成为双春年。
2025蛇年的第一个立春发生在农历正月初六(公历2月3日),而第二个立春则出现在农历腊月十七(公历2026年2月4日)。自古以来,“双春年”被视为祥瑞之兆,“双”象征着“好事成双”,因此这一年被认为是一个适合开展大事的吉利年份。
同时,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有着不一般的意义。立春,又名正月节、岁节、改岁、岁旦、打春等,为二十四节气之首。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为立春,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如此描述立春节气:“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意思是说,天地阴阳之气的继往开来由立春开始,春木之气,也就是消融冰冻、催生万物的阳气,由此开始主宰天地。这便是立春的力量,这便是春天的本质。
━━━━━
“咬春”“打春”……
立春习俗知多少
【打春】
立春是一年农事活动的开始,古代民俗也流传下了“鞭打春牛”的传统。打春牛(打土牛、打春、鞭春),唱春歌,盛行于唐、宋两代。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鞭春牛民俗得到流传,成为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春耕牛耕地时,一般是一头耕牛或者两头耕牛来拉犁耕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二牛抬杠”。鞭春牛是立春的活动之一,更是春耕伊始的标志,最初的鞭春牛用的是真牛,后来改为土牛,到了清末时期又改用纸牛,用竹为骨架,外面糊上纸。在清代立春当日,要将泥塑的春牛从午门抬入宫内,百官用彩仗鞭牛,寓意催促老牛下地耕田,将“春牛”的碎片抢回家,还可以求得一年的风调雨顺。
▲ 图片来自@故宫博物院
【咬春】
民间有在立春时节吃春饼“咬春”的习俗,以求一年平安。立春这一天,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
但是各地的不同风俗又有不同的表现。最早的记载显示咬春吃春饼,民间在立春这一天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可见唐代人已经开始试春盘、吃春饼了。所谓春饼,又叫荷叶饼,其实是一种烫面薄饼――用两小块水面,中间抹油,拼成薄饼,烙熟后可揭成两张,用来卷菜吃。
━━━━━
立春节气养生
立春节气是春季的开始,标志着阳气上升和万物复苏。在这个季节,养生的重点是帮助身体适应春季的气候变化,以下是一些推荐的养生方法:
1. 起居调整
立春后,天气虽然仍较冷,但阳气开始升发。建议适当增加户外活动,早晨可以外出散步,以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同时,注意不要过早减去厚衣,以防风寒。
2. 饮食调理
春季肝气旺,胃气弱,饮食宜少酸多辛。建议多吃些辛甘发散的食物,如韭菜、香菜、洋葱等,少吃酸味食物如柠檬等。适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蛋类等,有助于养肝。
3. 适当运动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立春后可以逐渐增加运动量,如散步、慢跑等。游泳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水的浮力可以减少对关节的压力。
4. 心情愉悦
春季是大自然万物复苏的季节,人的情绪也应当随之振奋。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调节肝脏功能、增强免疫力都有积极作用,可以通过听音乐、郊游等方式放松心情。
5. 保暖防病
虽然气温逐渐回升,但早晚温差仍然大,要注意增减衣物,尤其是头部、颈部和足部的保暖。春季也是流感等疾病的多发期,应注意适量运动和均衡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来源:新京报、河南卫视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傅丽芸丨责任编辑:贺明丨监制:姚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