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爷今年65岁,多年来一直有喝酒的习惯,尤其是晚餐的时候必须要配点酒,不然感觉晚上都睡不踏实,他觉得少量的饮酒不会影响健康。

前两天,邻居家的老伙计们都回来了,几个人约在一起喝了不少白酒。回到家后,他感觉到明显的胸闷、恶心、头晕症状,家里人见状赶紧将他送去医院,一查诊断为急性胃炎、心血管应激反应,医生告诉刘大爷酒不能再喝了,少量的饮酒也不行。

这让刘大爷有点难以接受,自己这么多年都喝过来了,现在怎么突然说一点酒都不能喝了?



一、北大研究51万国人的喝酒情况:不存在适量饮酒

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每逢朋友聚会、喜庆宴会、逢年过节,酒桌上总少不了酒。

有些人就算是体检出有脂肪肝、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只要没有明显症状,依旧是我行我素,喝酒照样不误,还有些人觉得只要不喝大酒,偶尔喝点小酒更有利于心血管疾健康。

事实上,喝酒的危害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危险,就算是小酌,同样也有危害!

世卫组织国际癌症机构早就把酒精列为一类致癌物,截至目前,酒精已经被证实与肝癌、消化道癌症、结直肠癌以及乳腺癌等多种癌症风险增加有关。



2021年7月,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子刊明确发文指出,就算是少量饮酒也会对健康造成影响。研究人员对国际癌症机构全球2020数据库内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将受试者分成了三组,分别为少量饮酒(每日平均<20g)、中等饮酒(平均每日20~60g)、大量饮酒(平均每日>60g)。

结果发现:

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中约有74万例可归因于饮酒,其中男性约有57万例、女性约为17万例,饮酒对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的影响最大;

另外,饮酒对中国、蒙古等东亚地区的影响最大,因饮酒所致的癌症新发比例最大;

即便是少量饮酒,也与肿瘤发生风险增加相关,饮酒所致的癌症病例中,约有14%为少量饮酒,中重度饮酒所致的癌症比例分别为39.4%、46.7%。

最后研究人员指出,最安全的饮酒量是一滴酒都不要喝。



如果说柳叶刀的研究还不够有说服力,再来看看适合我国的研究。

北大的研究人员曾对51万国人的喝酒大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根本不存在所谓适度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

研究指出,酒精摄入量与死亡、死于酒精相关癌症、肝病、心血管疾病风险呈正相关关系,饮酒量越高风险也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少量饮酒就不影响,即便是少量饮酒也会让风险增加。

在去除干扰因素后发现,男性每周多摄入100g酒精,会导致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5%、肝病死亡风险增加31%、全因死亡风险增加7%、酒精相关癌症死亡风险增加12%。



二、喝酒后脸红与喝酒后脸白,到底哪个更能喝?

生活中,相信大家都见过各种各样人的酒后状态,有些一杯下去整张脸都会红起来,有些人则是越喝越白,这两种人哪种更能喝?

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酒精进入体内后是如何代谢的。酒精又称之为乙醇,进入体内后先通过胃肠道吸收入血,约有90%的乙醇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最后通过尿液、汗液、呼吸排出体外。

乙醇在体内的代谢主要分成2步,一是由乙醇脱氢酶将其转换成乙醛,酶的活性会影响转化率;二是乙醛脱氢酶将其转换成乙酸等无毒的物质,酶的活性会影响乙醛代谢速度的快慢。

根据体内这两种酶的活性,喝酒的人可以分为以下4种类型,而且不同类型的人喝酒后会有不同的表现,有些人是天生不能喝,而有些人则是天赋型选手。



1、喝酒脸红:高乙醇脱氢酶、低乙醛脱氢酶

喝酒酒脸红的人说明体内缺乏乙醛脱氢酶,体内的乙醛无法被催化会大量进入到血液内,进而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出现脸红、心跳快、恶心等不适,这种症状其实是不能喝酒的表现。

2、喝酒脸白:低乙醇脱氢酶、低乙醛脱氢酶

喝酒脸白的很可能比脸红的更危险,因为这类人2种酶都缺乏只能通过肝脏内的细胞色素P450氧化乙醇进行代谢。该物质代谢酒精的速度很慢,产生乙醛的速度也比较慢,所以看不出来脸红,给人一种很能喝的错觉。这类人大量饮酒,很容易伤肝或导致急性酒精中毒。



3、一杯就倒:低乙醇脱氢酶、乙醛脱氢酶正常

说明乙醇脱氢酶含量较少,一喝酒体内就会累计大量的乙醇,很容易上头喝醉,常常会一杯酒就发酒疯,也是不能多喝的人。

4、千杯不醉:乙醇脱氢酶正常、高乙醛脱氢酶

这类人由于乙醛脱氢酶含量较高,所以喝酒不上脸也不容易喝酒,但很容易会过量饮酒。



三、蜂蜜浓茶不解酒,这2个方法更有效

经常喝酒的人肯定都听过喝浓茶、喝蜂蜜水解酒的方法,然而这两个方法真的可以解酒吗?

答案是否定的,浓茶内的茶碱含量很高,可促进肾脏功能发挥利尿作用,但这样一来一些未经分解的乙醛会过早进入肾脏,容易影响肾脏健康。且酒精与浓茶都会对心脏带来兴奋作用,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

蜂蜜水内的果糖的确可促进酒精代谢,但一杯蜂蜜水内的含量十分有限,效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真正解酒对的方法只有以下两个:

1、多喝水

解酒的关键就是促进代谢,多喝水可以加速酒精的代谢速度,让其可以更快通过尿液、粪便、汗液来排出体外。

2、饮酒前吃点东西垫肚子

饮酒前1小时最好吃点东西,可以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食物有助于在胃部形成保护膜,可延缓酒精的吸收速度和刺激。



饮酒没有所谓的安全量,最为安全的饮酒量应该为0,切不可听信所谓少量饮酒对健康无害的说法,等到身体出问题再后悔,那时候可就来不及了。

参考资料:
[1] 《柳叶刀:1滴酒就能损害年轻人健康,但每天2杯对老年人友好?《春节喝酒指南》来啦!》. 梅斯医学 2023年01月27日
[2] 《新年科普——喝酒脸红那点事》.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智慧医院 2025年01月18日
[3] 《酸奶、浓茶解酒?医生:这些对解酒没效果,真正有效的是……》. 科普中国 2023年02月17日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