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4 年,精神疾病治疗领域迎来了诸多振奋人心的进展,涵盖了创新药物的上市、诊疗模式的革新、前沿技术的广泛应用及一系列指南/共识的重磅发布等,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盘点这些令人振奋的研究成果吧~

01

上市药物

Cobenfy

2024年9月2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了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Cobenfy用于口服治疗成人精神分裂症。

临床试验证明,Cobenfy显著降低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得分,同时减少了与胆碱能和抗胆碱能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Cobenfy是首款靶向毒蕈碱受体(M1和M4受体)的创新药物,其在美国的月治疗费用约为1850美元,目前尚未在中国上市。


Erzofri

2024年7月28日,Erzofri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上市批准。用于精神分裂症成人患者的治疗、以及作为单药或者作为心境稳定剂或抗抑郁药的辅助疗法用于分裂情感性障碍成人患者的治疗。

该药为每月给药一次的长效针剂,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稳定性。

02

诊疗模式革新

多学科联合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大势所趋。

2024年9月,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的精神神经协作组在沈阳正式成立,聚焦神经精神共病管理这一关键领域。

以往,同时患有精神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往往需要辗转于不同科室,面临着诊疗分散、不连贯的困境。如今,协作组致力于整合多学科资源,通过开展多学科联合诊疗,为这类患者提供全方位、精准化的治疗服务。

协作组的成立,不仅标志着精神医学与神经病学交叉合作进入新阶段,更为精神障碍研究创新搭建了优质平台,有力推动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为精神疾病诊疗的整体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03

前沿技术

居家使用的神经调控技术

2024年,东伦敦大学和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团队通过一项大规模Ⅱ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远程监督下的居家经颅直流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使患者能够在家中接受治疗,免去了频繁前往医院的麻烦。这一发现不仅为精神疾病个性化的物理治疗开辟了更多潜在应用场景,还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

无液氦量子脑磁图技术

脑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精神障碍的精准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其中,脑磁图技术因为无创、无辐射,还能精准捕捉大脑活动信号,越来越受到关注。

2024年,我国自主研发的首款无液氦脑磁图设备获得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这款设备采用了先进的原子磁强计(光泵磁强计)技术,解决了进口设备成本高、使用受限的问题。目前,该设备已与国内多家科研及临床机构合作,帮助识别精神障碍的特异性影像学标志物,还推动了对发病机制的研究。

04

精神疾病指南/共识的发布

失眠症数字疗法的中国专家共识(2024)

该共识推荐了数字化失眠认知行为疗法、基于虚拟现实的放松疗法和远程神经生物反馈技术等失眠症数字疗法,并针对监管方式和未来发展方向提出了13条意见。

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

该共识包含21项针对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的共识建议,内容涉及药物选择、剂量、治疗时间、特殊症状处理以及心理和社会干预等方面,旨在规范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

日本双相障碍实践指南(2024)

由日本心境障碍学会发布,对双相不同状态下的临床问题进行了梳理及汇总,为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中国精神疾病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24)

该共识在循证医学原则下,参考国内外指南、常用证据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 提出了对强迫症、抑郁症、抽动症、双相障碍、神经性厌食症、物质使用相关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适应证、禁忌证的临床推荐及手术方式建议。

05

有关治疗的研究进展

双歧杆菌发挥抗抑郁效果

发表在《Cell Reports Medicine》上的一项研究揭示,具有吲哚-3-乳酸(ILA)生成能力的短双歧杆菌通过激活芳香烃受体(AhR)信号来减轻神经炎症,进而发挥抗抑郁作用。

这一发现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双向信号传导机制(微生物-肠-脑信号轴),凸显了益生菌在抑郁症治疗领域的巨大潜力,为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研究和创新治疗策略开发开辟了全新方向。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

精分患者的言语性幻听

一项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言语性幻听的治疗效果的研究,结果显示,经过2周的重复经颅磁刺干预,治疗组患者的言语性幻听量表(AHRS)评分显著降低,且治疗应答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这项研究为重复经颅磁刺作为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提供了有力证据,尤其是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不佳的情况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