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封面
从今天开始,我们正式给大家讲讲《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这本书,简称《辅行诀》。
为什么要讲这本书?因为这本医书具有2个特点,第一个是传承过程相当坎坷,第二个是其中记载的内容非常重要。
首先,我们简要说说它坎坷相传的历史过程。
大家知道,我们早期的重要医书,有一些传承下来了,有一些失传了。传承下来的医书,往往会形成庞大的文献体系,有中心,有主干,有枝叶。例如,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传世医书,对于这部传世医书,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本书,而是同时有历朝历代的许多旁证和注释研究资料,比如说,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柯琴的《伤寒来苏集》等。
这些旁证和注释研究资料,证明了《伤寒杂病论》的真实存在。
而失传的医书呢,也有自己存在过的记忆。例如,《黄帝外经》失传了,《汤液经法》失传了,《神农黄帝食禁》也失传了,但至少它们的名字,在《汉书·艺文志》里有记载。
这样一看,梁·陶弘景的这本《辅行诀》就比较特殊了,特殊就特殊在,无论在历代医书方书的目录上,还是在陶弘景生平著作的目录上,它的名字从未出现过。所以,严谨地说,迄今为止,尚未有其他直接的旁证。
所以,在1975年,河北威县的张大昌先生将其手抄本献给中国中医科学院时,医史文献研究所的同志们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辨别真伪。
所以,在《辅行诀》公开刊行已经30余年后,这本书依然没有引起全国中医界的普遍重视,依然没有成为全国中医药大学生的必修课教材。
但其实,以马继兴教授、王雪苔教授、钱超尘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的医史文献专家们,早就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多次赴全国各地考察调研,并且从源流考证、著作风格、医药技术特点等方面,否定了《辅行诀》是伪作的可能性。换句话说,《辅行诀》是梁·陶弘景亲撰的可能性很大。当然,目前我们看到的内容中,也有其弟子整理的痕迹。
这些老一辈专家发表的著作和文章,就是我们研究《辅行诀》的一手资料。其中,尤其以钱超尘教授在2008年出版的《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传承集》为最重要的参考。
《敦煌古医籍考释 》 的记载
那么,这样一本特殊的医书,是怎样传承下来的呢?
根据现有史料,《辅行诀》的传承,大概经历了隐学和显学的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作为隐学传承。
撰写《辅行诀》这本书的初衷,陶弘景在书中讲的很明白:
“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
陶弘景是什么人?医药学家,道教学者,道家上清派的重要传承人。
由此可知,陶弘景撰写这本书时的身份,不是一个单纯的医药学家,而是一个懂医精药的道教学者。陶弘景撰写这本书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给学医的人看的,而是为了给学道的人看的。是为了告诉“学道辈”,在“进修内视之道”的修炼过程中,如果生病了,应该怎样服药祛疾。
所以,《辅行诀》这本书的最初受众,其实非常窄,就是陶弘景门下学道的弟子们。而根据《南史本传》的记载,陶弘景“性好著述”,所著“秘密不传,及撰而未讫又十部,唯弟子得之”。也就是说,这样一部原本就写给弟子们的书,由弟子们整理,在弟子们之间秘而不传,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辅行诀》,目前仍未见任何旁证记载。
所以,从《辅行诀》撰写之始,这本书就是作为隐学在陶弘景的上清派道教弟子们之间传承,久未外传。庆幸的是,可能是在唐代之前的某个时间,《辅行诀》被带到了当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中心,敦煌莫高窟。并且,在公元十一世纪初,混在其他佛经、法器、绘画和文书之中,被莫高窟的僧人封闭在莫高窟第16窟甬道北侧的藏经洞内。
当然,藏经洞是后来才取的名字,当时这个洞是供奉晚唐时期河西都僧统洪辩的影身洞。封闭这个洞的原因,一说是为了封存旧日佛经残卷,一说是为了避免战乱破坏。
不管怎样,《辅行诀》被封存在藏经洞内,隐秘地流传下来。这样可以算是另一种隐学传承。
敦煌莫高窟(图源Pixabay-nhluoj)
第二阶段,作为显学传承。
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守洞道士王圆隶无意间发现了藏经洞,发现了内藏的万卷古经。此后,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日本人吉川小一郎、俄国人奥登堡、美国人华尔纳等,先后骗购劫掠了其中的大部分精华珍宝。
庆幸的是,在长达十几年的混乱年代,《辅行诀》并未流失海外。而是在1918年,被王圆隶卖于军需官张偓南先生。张偓南先生将其视为珍宝裱装起来,作为家学传承。
从此,《辅行诀》进入了显学的传承阶段。
循着这样的家学传承,《辅行诀》最终到了张偓南先生之孙张大昌先生手里,他刻苦钻研,颇得其真传。而且,他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将《辅行诀》的内容及自己的临证心得,尽传于其弟子王子旭、范志良、衣之镖等人。建国后,他多次将《辅行诀》手抄本寄送至中国中医科学院,以期引起中医界的重视。
得益于张大昌先生无私的传承大义,虽然《辅行诀》原卷在1966年被毁,但其多个手抄本依然流传于世,基本保留了这本敦煌遗书的精华内容。
最终,我们得以看到这本历经坎坷的医学著作。
也许有人会问,一本道士所写的医书,有那么重要吗?
有的。
为什么呢?
因为这本书里所记载的内容,可能不是陶弘景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是来源于另一本书,一本创始人级别的专著,即商·伊尹的《汤液经法》。
对,就是刚才我们说的,记载于《汉书·艺文志》里并且已经失传的《汤液经法》。
关于这一点,陶弘景自己在《辅行诀》里面有明确的的交待:
“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卷,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
什么叫“检录”?现在的检录,是说运动员在比赛前的报到环节。在以前呢,检录就是检与录这两个字的意思的结合。检即检查、查阅,录即记载、抄写,都是动词。所以,陶弘景撰写《辅行诀》的主要办法,就是在《汤液经法》中查阅,并且记载抄写下来。
《汤液经法》里面有360首方子呢,记载哪些呢?对,记载常用的60首。
所以,《辅行诀》传承下来的方子,很可能是已经失传的《汤液经法》的内容。而这正是《辅行诀》这本书的最重要价值,它记载的不是一个人、一段时间的临证经验总结,它记载的,是经方派创始人伊尹所著《汤液经法》的内容。
当然,由于篇幅所限,陶弘景只是选取了《汤液经法》的部分内容,但仅仅是这些内容,就足以让我们窥见《汤液经法》的奥妙。
历史传承(AI 生成)
迄今为止,对于研究《汤液经法》这件事,《辅行诀》可以称得上是内容最详尽的一手资料。
钱超尘教授说,《辅行诀》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论》是仲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勤求博采而撰成的。
所以,于伤寒研究,于经方运用,《辅行诀》都应该是重要学习资料。
我们还认为,《汤液经法》可能是经方、时方、验方、效方等一切中药复方治疗形式的总源头。而汤液经法体系,在《辅行诀》中有记载。
所以,于理论传承,于临床实践,《辅行诀》都应该是重要的研究资料。
下一讲我们就来说说,《辅行诀》展现给我们的汤液经法体系,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