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怒目圆睁,眉毛直竖,头发浓密,嘴唇血红,他是火旺的,要泻火。那要用三黄泻心汤,大黄、黄连、黄芩三味药。”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全国名中医黄煌教授说道,“不过,如果喝了三黄泻心汤,火气是下降了,但音乐家激情创作的《命运交响曲》可能就不会问世了。”在国际经方学院经方班的课堂上,一场妙趣横生的讨论正在进行。


化繁为简

形象化方证思维拨开中医学习迷雾

“林黛玉体虚面白、多愁善感,用桂枝汤+半夏厚朴汤。”“王熙凤性格爆、眉头皱、语速快、多操劳,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猪八戒体胖肌松、一干活就喊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经方班的同学们也纷纷“开方”,课堂上笑声连连。

当然,中药方剂的实际临床用药还需考虑个体差异及药物配伍禁忌等因素,由医生辨证施治。以上对话是黄煌引导学生对方与病、方与人、病与人之间对应关系的形象例举,也是他独特“方-病-人”思维模式的生动体现。

经方班全称“经方辅修课程班”,由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于2022年开设,面向学校医学类相关专业本科大一年级学生,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择优录取。

在课程设计上,经方班打破传统中医教学常规,采纳“方-病-人”思维模式,以经方(经典方的略称,主要指《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的中药配方)为核心教学内容,着力培养学生运用方证思维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国际经方学院梅莉芳老师介绍:“‘方-病-人’思维模式的核心之一在于形象化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尽量减少中医术语的堆砌与抽象概念的灌输,强调客观依据的叙述与患者形象化特征的描述。”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生被引导运用描述性语言,细致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眼神、毛发、舌苔、脉搏等特征,这些成为辨识与诊断经方方证的重要信息。

“培养一位会开中药方的中医师,首先需要熟悉常用经方,熟悉这些经方对应的适用人群的特征,掌握方人相应的思维方式,他们才能开出有效经方。”国际经方学院张薛光老师进一步阐明。

“‘方-病-人’思维模式让经方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并极具实用性。”2022经方班的杨鉴书同学说,“例如,学习桂枝汤时,我们以会林黛玉为例,抽象枯燥的知识立刻变得形象易懂。”2024经方班的严心蕊同学则表示:“在学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时,通过对照病人面证参考图,发现几位病人的面部特征与书中描述高度一致,让我很快就记住了这个方剂的特点。”

黄煌总结道:“‘方-病-人’模式直观明确,歧义性小,不仅上手快,且能在短期内提升医学生的临床能力,为中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实践为先

在诊室里学经方、在病人身上“读”

“在诊室里学经方、在病人身上‘读’《伤寒论》”,这是每位经方班学生耳熟能详的学习方法论。黄煌教授鼓励学生多“用”经方,在临床实践中领悟经方之精髓;多“写”经方,将临床经验转化为文字,培养严谨科学的临床思维。经方班注重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早接触临床、早学习开方。


经方辅修课程大胆引入了国家高级别临床人才师承项目的管理和培养方法。经方班学制为三个学期,学生需完成《经方概论》《经方方证》《经方药证》《各科经方》《各家经方》《经方医案》六门必修课程,同时利用课余及暑假时间进行临床跟师抄方,完成笔记和病例整理,从而积累临床经验,尽早树立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和全科思维。


此外,经方班还不断创新教学方式,组织多样实践活动,包括翻转课堂、线上答疑、模拟诊室、学术会议、暑期实践以及结业实践能力考核等;联合校科协经方研究分会,举办经方主题讲座、医案交流会、经方特色药茶体验宣传等活动,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输入与输出。

对于经方班的学生而言,在完成原专业课程的同时,还需承担大量经方理论学习实践任务,学习担子是比较重的。但从学习笔记和考核结果来看,他们乐在其中、完成出色。学生们不仅熟悉常用经方的方证和药证,还能熟练记诵《伤寒论》《金匮要略》相关重点条文,掌握经方治疗内科等临床常见疾病的治疗思路,对中医主要学术流派和学说也有较深了解。

2023经方班的蒋芸帆同学在结业典礼上说道:“从经方方证到经方药证,我们逐步解锁了全新的临床诊疗模式,为未来中医学习的道路照亮了一束光。”作为第二期经方班的学生,她和全班63名同学已顺利结业。

正如学校教务处副处长陈明所言,经方班真正落实了“读经典、跟名师、重临床、强素质”的教育理念,通过思维碰撞和临床实践,有效训练了学生的中医经典思维,提升了他们临证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经方流响

教学相长,为中医药守正创新培养后备力量

在经方班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逐渐领悟中医经典的文化内涵、塑造出中医人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学习《伤寒论》时,会在黄煌的引导下,想象张仲景在大瘟疫中深入军营和市井救治将士、百姓的场景,古代名医大医精诚、经世济民的情怀由此被具象化。

学习四逆汤时,结合云南名医吴佩衡以此方救治危急重症的故事,增强了对中医药科学性的信心;通过了解经方家曹颖甫在艰难环境中坚持“实验经方”的事迹,激发了对中医药事业的认同感与使命感;在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数战疫情的事迹中,领悟医者在重大疾病防控中奋勇担当的大医风范。


翻阅同学们用心用情所作的学习心得,包括课堂笔记、读书感悟、跟诊记录、学习回顾和案例分析等内容,其中仅首期经方班的篇幅便多达千页,这些珍贵的笔记被经方班汇编成册,其名“经方流响”由经方班学生缪艺衡所起,深得黄煌认同。细细品读便可发现,黄煌等经方班老师将经方传承发扬光大的良苦用心,在学生们身上得到了认同和呼应。

“名医前辈们胸怀经世济民之志,平等地对待每一位病患,尤其心系穷苦百姓,让我不由得想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名言背后的士者胸襟。”经方班季雨非同学在笔记中写道,“将学问用到实处,需要成为我们后辈努力传承的重要理念,也是经方惠民的最终目标。”


正如黄煌在《经方流响》序文中所言:“这些文字从他们的心中流出,可以看出经方的种子已经在心中播下,名中医的胚芽已经形成!目前看来,以经方为主题的辅修课程形式是合情合理的,我们会继续下去,并跟踪这批学员的发展动向。也希望同学们继续保持学习研究经方的热情,经方之路漫漫,只有面向远方、不断前进的行者才能看到医学天地中绚丽的风景。”

通讯员 程慧娟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李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