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灵蛇迎瑞。2025年,是乙巳蛇年。中国的蛇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多重文化意蕴。蛇不仅象征着长寿、健康与智慧,更代表着神秘莫测的力量。不仅在中国,对蛇的敬畏与崇拜在世界其他古老文明中也同样占据了重要地位。新年伊始,甘肃省博物馆于1月20日举办“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大联展”,展出了数百帧灵蛇题材的作品,传达蛇年吉祥纳福、和美康安之意。

十二生肖传统文化

生肖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古人观天察地、顺应自然的深刻智慧。早在《诗经・小雅・吉日》中,便有“吉日庚午,既差我马”的诗句,巧妙地将午与马相对应,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时间和宇宙的独特理解。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秦简,进一步证明了十二生肖在春秋前后就已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生肖不仅成为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还深深融入中国的民间信仰、占卜习俗、文学艺术,演变成为一种传承千年的文化符号。同时,这种将动物与纪年相结合的做法,在世界各地文化中也广泛存在并流行,成为不同文明之间交流互鉴的重要见证。

“生肖”,即“属相”,是中国特有的表示个人出生年份的方式之一。由十二种动物组成——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它们分别与十二地支相结合,用来标记年份,并以十二年为一周期循环往复。除了标记年份外,十二生肖还与农历的一年十二个月及一天中的十二时辰相匹配,体现了古人对时间的精细划分。关于十二生肖的起源,说法众多,相传为黄帝所立,最早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这些动物的选择并非随意,而是反映了早期人类对于自然界中动物的崇敬之情,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随着时代的发展,生肖已经成为春节期间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以及民间风俗习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悠久延绵的蛇文化

蛇在大自然中潜伏遁形,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却昂然挺立,尽显神秘与灵动,时而化身神祇,守护人们的信仰;时而融入图腾,承载民族的标识。从伏羲女娲的创世传说,到镇宅家神的民间崇拜,其蜿蜒的身姿交织着神话与现实,升华了宗教与民俗、文学与艺术,成为智慧、繁衍与富贵的象征,凝结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于自然和谐、生命轮回的深刻洞悉。在长期的人蛇相伴中,人类不仅看到了蛇的狰狞,也发现了蛇的美。人们既畏蛇,又崇蛇。蛇善于避水、蜕皮、多产多生,被中国人赋予智慧、力量与再生的吉祥寓意。

蛇在中国又有虺(huǐ)、螣(téng)、蚺(rán)、蜧(lì)、蜦(lún)、长虫等别称。截至2023年1月,中国共记录312种蛇类,是世界上蛇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在原始社会中,蛇是人类的天敌之一,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蛇,它或从虫。”“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远古先民以“蛇”为主题相互问候,正是源于对蛇的畏惧心理。但蛇并不仅仅给人以凶恶的一面,蛇的全身都是宝,既可以为人提供良药,滋补人的身体,还可以帮助控制啮齿动物和害虫,保护农作物免受损害。

蛇常常与人或其他动物结合成为神灵,中国人信仰的人类始祖伏羲女娲,便是以人首蛇身的形象广为流传。正是凭借巨大的影响力,蛇才得以跻身中华传统生肖之列,与十二地支中的“巳”对应,在十二生肖中排行第六,成为年俗文化的形象标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的形象与龙难舍难分,更有“蛇为小龙”的说法。龙是中华民族的形象标志和精神象征。形象上,蛇是龙的灵感来源之一,龙的形态中融合了蛇的元素。象征意义上,两者都代表着神秘、强大和吉祥。在神话传说中,蛇五百年化为蛟,千年化作龙,充满了进化的奇幻。它们之间,不仅仅是一种生物间的联系,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传承的象征。

从目前已发现的龙的造型来看,时间越早的龙,其形象越简单,越接近于蛇,即使是唐宋以降已经基本定型的龙,其蛇的特征也十分明显。因此闻一多等学者认为,龙正是在蛇形象的基础上逐步演化而成的。

蛇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作为上古先民的信仰之一,承载多重文化意蕴,是先民动物崇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到皇权象征,再到幻化人形中,蛇形象的文化内涵愈加丰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铜器上的蛇元素


西周 蛇形铜镳 甘肃省博物馆

蛇孕育了龙,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蛇的神性,蛇在庄严肃穆的祭祀活动中常常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国人将它装饰于青铜礼器之上,希望达成与自然、神灵的沟通,得到天地的庇佑。在古代留存下来的许多文物中都有蛇,从古老的岩画到精美的青铜器,蛇的形象在不同文化中都有体现。文物中的灵蛇造型丰富多样。有的蛇身盘绕,形成独特的图案,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秘密;有的蛇首高昂,展现出威严庄重的气质。这些精美的文物,不仅展现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更表达了人们对蛇的敬畏与崇拜。


战国 银首人俑铜灯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馆藏的战国银首人俑铜灯,灯由人俑、蛇、灯杆、灯盘和方座组成。人俑右手握住一蛇,蛇首上挺,用吻部托住长长的灯柱,左手握一蛇的尾部,蛇身卷曲,头部昂起,吻部顶着一只灯盘。在底部灯盘内还有一蛇盘踞,以头顶住男子左手所握之蛇,保证了全灯的重心稳定。又如山西博物院藏的盘蛇形鼓座,鼓座面由三条巨蛇顺时针盘绕而成,蛇头靠近中部立起,张口咬住中心圆筒口沿。蛇身饰有细密的鳞纹。中心圆筒下端及周围饰有各种形态的小兽,展现了古代工匠卓越的艺术创造力。

与蛇有关的文物非常丰富,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古代工艺的精湛技艺,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蛇的独特情感和崇拜。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的商代青铜神树,由树座和树干两部分组成。树干上有三层树枝,每层为三枝丫,枝丫端部长有果实,一果枝上扬,果上站立一鸟,两果枝下垂。在树的一侧,有一条龙援树而下,龙身呈辫索状,马面头,剑状羽翅。这种树与龙,或是树与蛇的组合,在世界各地都有类似的存在。在两河流域中,就广泛流传着鸟、树、蛇的神话;在中国,《山海经》中记载的扶桑、建木、若木等古老神树,与青铜神树的形象也是不谋而合。

与龙类似,蛇元素常常被应用于中国古代兵器之上,人们相信蛇的敏捷、威猛,能够帮助他们取得战斗的胜利。此外,曲线形状的蛇形兵器,往往也能在实战中造成更大的杀伤力,其中最著名的便要数三国名将张飞手中的丈八蛇矛。


西周 镂空鞘青铜短剑 甘肃省博物馆

在甘肃省博物馆有一件比较出名的青铜兵器。这把西周的镂空鞘青铜短剑,剑鞘以回环缠绕的镂空蟠蛇纹构成,蛇身饰细线纹,三角形蛇头,双目凸起,鞘口两侧有一对相背的圆雕伫立犀牛,二牛四腿外突,与盘绕的蛇藤相呼应。剑身柳叶形,剑茎平直,剑脊饰夔纹和斜三角纹饰。

古人认为蛇是一种神明,潜于深渊,能致云雨。可以说,蛇纹是一种寓意吉祥的纹饰。蛇在青铜器纹饰中,也能作为一种主题,可能与蛇在当时人们意识观念中有某种吉祥寓意有关。

历史悠久的文化符号

从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到王权象征,再到市井百姓的生肖象征,蛇文化的内涵愈加丰富。它与龟同框便是四灵之一的玄武;人蛇交缠,便是伏羲与女娲这等上古真神;哪怕化作人身,也是那敢爱敢恨、有情有义的白蛇娘子。


魏晋 女娲图彩绘壁画砖 高台县博物馆

《山海经》这部奇书历述怪兽异人的地理分布和由此产生的神话幻想,其中不乏千奇百怪的“蛇”形象。古人将自身对蛇的畏惧与崇拜,融合蛇的种种特性,化作瑰丽、梦幻的奇思妙想,构建出光怪陆离的蛇类世界,赋予了灵异之蛇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和深邃的文化意蕴。展览中有很多画作和文物都体现了古代神话中的“蛇”形象,其中不乏人们耳熟能详与蛇有关的故事。

伏羲和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灵,被视为人类文明的始祖。相传他们均为蛇身人首的形象,象征着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统一。伏羲被认为是发明八卦、结绳记事的智者,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智慧之门;而女娲则以其神力抟土造人,炼石补天,维护了天地的秩序。展览中展出的高台县博物馆馆藏的一件魏晋时期的女娲图彩绘壁画砖。画面绘女娲,人首蛇身,兽足,头梳高髻,着交领红裳,右手持月轮,月轮内有蟾蜍,左手持规,周围绘云气。同时,还展出了一件高台县博物馆馆藏魏晋时期的伏羲女娲画像砖,左侧女娲,一手持矩、一手拿阴物,人首、蛇身、兽足、挽高髻、着交领长衣,腹部绘月轮;右侧伏羲,右手持规,左手持日,内有一金乌,周围云气环生,意在天界畅游。两砖拼合形成阴阳交合图,为墓葬中室顶部藻井彩绘图像。画像中人首蛇身的伏羲、女娲形象,浓缩着中国上古时代的蛇崇拜意识。我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称,伏羲执规象征天,女娲执矩象征地,反映了墓主人追随升天的愿望,也期望其后代能够繁衍生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人蛇合一的神灵,我们在许多器物上也常常能看到蛇与其他动物,如蛙、鸟、鱼等组合。人们将对自然界的观察以一种富有设计感的结构加以连接,寓意着生生不息、和谐统一。他们共同丰富了蛇文化的内涵,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生命、阴阳调和、宇宙秩序等方面的深刻理解。

例如玄武信仰,源于古代的星辰崇拜和动物崇拜,往往以龟蛇合体的形象出现,于五行主水,象征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同时也是天之北陆。《楚辞·远游补注》释云:“玄武,谓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汉代以来,龟蛇便作为北方七宿玄武神的象征而受到人们的奉祀,后被道教吸收后将其人格化,逐渐成为道教的大神。

玄武是“四神”中的北方之神。《大戴礼》:“龟上弯象天,下平法地。千载神龟,问无不知,广育无雄,以蛇为雄。故龟与蛇合谓玄武”。因此龟蛇形象的组合亦有阴阳交接之意。除了瓦当、画像砖、雕塑外,古人还常将此二物绘于旗上,用于指挥军队、消灾避害之用。


明 鎏金铜玄武 平凉市博物馆

展览展出了一件平凉市博物馆馆藏的明代鎏金铜玄武,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历史文化。平凉是中国道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崆峒山以黄帝问道广成子而闻名天下,被尊为“西来第一山”,史称道教“教源所在”,道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玄武为崆峒山主神,崆峒山由此成为明代皇室在北方的道场,后来逐渐成为全国著名的道教圣地。这件文物中的玄武作龟蛇缠绕状,蛇头高耸,乌龟后望,与蛇对视,龟甲蛇鳞清晰逼真。


唐 蛇首十二生肖俑 西安博物院

上古时代的蛇图腾、蛇崇拜,为蛇生肖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蛇在十二生肖之中位列第六,地支为巳,对应着十二时辰中的巳时上午的9时至11时。相传此时的蛇多隐藏在草丛中,不会外出游荡、伤人。十二生肖自其起源之时,就被视为人们祈求平安、生命长久的象征。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寓意和传说,蛇则象征着好运和财富,蛇年出生的人常被认为聪明伶俐,洞察力强,善于思考和分析问题,拥有冷静和沉着的天赋性格。

从远古先民对蛇的恐惧,到蛇神、始祖、生殖崇拜的神化和尊贵,蛇的灵瑞、吉祥、富贵同样也在民风民俗中广为流传。民间故事中有许多关于灵蛇报恩、人蛇相恋的传奇,从侧面反映了古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理念。


晋 四神纹铺地砖 甘肃省博物馆(本文图片均由甘肃省博物馆提供)

在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中,蛇的形象以其独特的神秘与优雅,成为匠人们创作灵感的不竭源泉。从剪纸、刺绣到陶瓷、木雕、首饰,匠人们将对自然万物的敏锐观察、敬蛇爱蛇的心理,化为一件件创意重塑与技艺再现的结晶,或神秘或可爱,或灵动或喜庆,折射出中国人对于美好、平安、幸福、富足生活的祈盼与追求。

文/辛 欣 茹 实

(作者单位:甘肃省博物馆)

责任编辑:宗成贤

来源: 新甘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