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怀宁
教育真正的目标是什么?我从70几条教育理念中选出如下七条振聋发聩的声音
柏拉图:教育者只能给予推动,让学生自己找到必须认识的东西。
康德:教育的目的是发展所有一切自然禀赋和才能。
卢梭:教育应培养自然人。
斯宾塞:教育的最大目标不是知识而是行动。
马克思: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斯普朗格: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杜威:教育的目的旨在使人能继续自我教育。
他们在表达上虽然不同,但在本质上英雄所见略同,即 “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作什么呢?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们当前的教育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压倒多数的教师、校长、课程设计者、教育管理者与专家,他们并不关心想像力和创造力,也不关心生命的健康和幸福感,他们主要关心的是效率,即在尽可能少的时间、费用和人力情况下,灌输尽可能大量的事实给尽可能大量的学生,学生投入一定数量的小时、学分,教育部门便给他们贴上标签——学位,表明他们成材了。
这个材能做什么用呢?谁也不用管,谁也不用负责。从3岁进幼儿园,到23岁大学毕业,20年的教育,如果研究一个专业,从事一个行业,应该成为大师了,可是啥都不会,许多人成了啃老族,如果仅仅如此也罢了,关键是许多人病了,我们连一个健康的人都得不到。今天已经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时代了,我们还需要让这种令无数人痛苦的教育继续折磨下一代吗?
其实还有另一种为人忽略的教育,那就是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倡导的人本主义教育,它的重点不在知识、智力,而在人性、好奇心、自信心、意志力、自主性、创造性、同情心、道德、责任、社会担当等与学位无关的教育。它与儒家传统的培养君子、培养治国能人虽相似却不相同,与马克思主义育人观却高度吻合,马克思说发展生产力的最终目标,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级形态,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以及人与社会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本教育以培养更好的人为目标,以自我现实、自我超越为本质核心,人人潜能得到发挥,人人都能贡献社会。纵观古今那些对社会有重要贡献的伟人们,他们大部分都是自学成才的,虽然也有高学位的,但真正带给他们成就的并不是学位,而是他们的人格。
人本教育就是顺应人的人性,以人的核心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就是人格成长、人格丰满,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