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1年,卫子夫绝望上吊自尽,临死前道:“陛下我跟你四十八年,太子据儿做了三十年太子,到最后尽然不如一个外人江充!然后含泪而终,死后汉武帝只命人用小棺安葬了卫子夫。
汉武帝刘彻十六岁时在建元三年春天,在长安城外的细柳营中初遇卫子夫。当时的卫子夫只是一名身在平阳侯府上的歌姬,以歌喉闻名。
她的姐姐卫媪是平阳公主的婢女,因此卫子夫得以在平阳侯府谋得一份差事。平阳公主见她姿色出众,便将其引荐给了年轻的汉武帝。
在建元四年,十八岁的卫子夫正式入宫,被封为夫人。汉武帝对这位来自民间的歌姬格外宠爱,常常让她在宫中献唱。
随着卫子夫入宫,她的家族也逐渐崛起。她的弟弟卫青,原本只是平阳侯府的一名马夫,因着姐姐的关系被引荐给汉武帝。
卫青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屡立战功。他从一个普通小卒,一路升到大将军的位置,成为汉朝抗击匈奴的中流砥柱。
建元六年,卫子夫生下皇子刘据。这一年,汉武帝废黜了陈皇后,将卫子夫立为新的皇后。
卫青的外甥霍去病,也在这段时期展露头角。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就被任命为骑都尉,率军出击匈奴。
霍去病继承了舅舅的军事才能,他带领骑兵长驱数千里,多次重创匈奴军队。短短几年间,霍去病就成为汉朝最年轻的大将军。
卫氏家族的显赫地位在朝野间渐渐稳固,但卫子夫始终保持着谨慎的态度。她在后宫中事事谦逊,从不倚仗家族权势而骄纵。
对于家族子弟的过错,卫子夫更是严格要求。当卫青的几个儿子行为不端时,她亲自向武帝请罪,要求惩处这些不肖子孙。
在抚养太子刘据的过程中,卫子夫格外用心。她常常教导儿子要体察父亲的心意,按照武帝的期望行事。
在朝廷大事上,卫子夫从不干预。每当武帝出巡,便将后宫事务托付给她打理,她总能妥善安排。
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了近三十年,卫子夫以其谨慎持重的态度,在这个权力更迭频繁的年代中保全了自己和家族的地位。她的儿子刘据被立为太子,弟弟卫青位居大将军,外甥霍去病战功赫赫。
年过半百的卫子夫容颜渐老。汉武帝开始把更多的宠爱给予年轻的嫔妃,其中尤以李夫人和钩弋夫人最受宠幸。
武帝对卫子夫的疏远日益明显,但她在后宫中的地位依然稳固。这种局面主要得益于她多年来谨慎的处事方式,以及她儿子太子刘据的身份。
然而,一个名叫江充的酷吏逐渐得到汉武帝的信任,成为朝中重臣。
江充为人严酷,处理政务时往往不留余地,与太子刘据宽厚仁慈的性格形成鲜明对比。太子常常为受冤之人平反,这种做法让江充等酷吏十分不满。
元封二年,一次偶然的冲突加剧了江充与太子的矛盾。太子府的车马在驰道上违反了规定,被江充下令没收。
虽然太子派人向江充道歉,请求宽恕,但江充不但不接受,还将此事报告给武帝。
征和二年夏天,年迈的武帝在甘泉宫患病。江充借机向武帝进谗言,声称武帝的病症与巫蛊有关。
武帝立即委派江充主持调查此事,并派遣韩说、章赣、苏文等人协助。江充趁机开始对后宫展开大规模搜查。
搜查从普通嫔妃开始,逐渐蔓延到卫皇后和太子的宫殿。江充命人在太子和卫皇后的宫中挖地三尺,搜寻所谓的巫蛊证据。
这场搜查使得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的宫殿几乎无法居住。江充早已准备好桐木人,趁机"发现"了这些所谓的巫蛊证物。
与此同时,宦官苏文等人不断在武帝面前进谗言,诋毁太子。虽然武帝一开始并不轻信这些言论,甚至还赐予太子更多的侍女。
但是随着事态发展,巫蛊案的影响越来越大。江充等人编造的谣言不断发酵,使得局势逐渐失控。
面对江充的步步紧逼,太子刘据决定反抗。在其老师石德的建议下,他发动兵力抓捕了江充,并将其处死。
宦官苏文立即逃往甘泉宫,向武帝报告太子造反的消息。
起初,武帝并不相信这个消息,派人召见太子。但使者不敢前往,反而回报说太子确实造反。
震怒之下,武帝立即命令丞相刘屈率军讨伐太子。这场父子之战最终以太子兵败告终。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太子刘据逃出长安城。而留在宫中的卫子夫,在得知一切已无法挽回后,选择了自尽。
随后,整个卫氏家族都陷入灭顶之灾。卫青的儿子被处死,卫家被抄,卫子夫的姐夫、时任丞相的公孙贺及其子也被处死。
卫子夫的两个女儿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也未能幸免,同样被处死。
卫子夫死后,武帝并未给予其应有的礼遇。她被装入一具小棺材,草草埋葬在长安城南的桐柏园中。
直到多年后,卫子夫的曾孙刘询即位为汉宣帝,才为她平反。汉宣帝追谥其为"思后",显示出对这位曾祖母的敬重。
思后园建在长安城覆盎门外的南北大道之东,配置了三百户人家专门负责守护和祭祀。这个地方后来因为聚集了众多歌舞艺人,又被称为"千人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