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身亡后,奉系军中一时间群龙无首。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惯例,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长子,似乎应该是东北新统治者的法定人选,然而,事实却并不尽然。
当时张学良只有27岁,不少人认为他太年轻,资历太浅,不足及继承张作霖之位,对其出任东北三省总司令坚决抵制,而张学良也认为自己太年轻,料理完父亲的丧事后,便召集东北元老开会,极力推荐张作相成为新的大帅。
张作相和张作霖的只有一字之差,但二人却并没有任何的家族关系。张作相出生于锦州义县一户贫苦家庭,少年时期有感于世道不平,拉帮杀了仇人做了土匪。20岁的时候,张作相投奔了张作霖,而张作霖因其与自己同姓,视其如亲兄弟,并拉着他与其他六人一起结拜为异姓兄弟,这便是奉系军阀的最初班底。
自此,张作相跟随张作霖逐步升迁。后来张作霖派张作相前往吉林省担任督军,在其主政吉林的七年时间里,军队不许扰民,官吏不许贪污,各级官吏廉洁奉公、作风正派,吉林人民都称张作相为“福帅”。
1927年,出于政治需要,张作霖拉着张作相和其他几名军阀再次结拜。从此,张作相对张作霖更是忠心耿耿,唯命是从,而张作霖在众多把兄弟中,与张作相的关系也最为亲密。
除了辅佐张作霖,张作相在张学良很小的时候,就将其视为少主。张学良从东三省讲武堂毕业之后,张作相就建议他担任巡阅使署卫队旅长,后来还带着张学良去日本观秋操演习,帮张学良整军经武,为将来继承父业打基础。
可张作霖的突然离世,给所有人都来了个措手不及。在当时的情况下,作为奉系元老的张作相,本就是最为适合接替大帅的人选,结果张作相却一而再、再而三地主张由张学良来主政东北。
甚至张学良多次将公推书和印信交到张作相手上,张作相都坚决将“帅印”送还给张学良。
正是因为张作相的一再推举,奉系“老派”对于张学良上台也再无异议,张学良由此开始了少帅时代。然而在私底下,张作相却“警告”张学良:“私底下你还是我的侄儿,如果你不好好地干,我可要打你的耳光。”
东北易帜之后,张学良就任东北边防军司令,张作相任副司令。张学良率东北军主力进关后,张作相留守东北后方,尽心尽力替张学良“看家护院”。然而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张作相犯了和张学良同样的错误,认为日军不敢轻举妄动,结果酿成了大祸。
1933年热河失守之后,张作相退出军政界,举家搬到天津隐居起来。在天津期间,日本人曾多次派人请张作相出山,断绝和张学良在政治上的来往,结果遭到张作相的拒绝。日本人拉拢张作相不成恼羞成怒,将张作相父亲的坟墓炸毁以泄愤。
西安事变前夕,张作相托人去看望张学良,向其汇报东北的近况,同时了解一下东北军到陕甘之后的变化。在听说张学良和东北军在西安的一些事情后,张作相判断先可能要出大乱子。
不出张作相所料,不久就爆发了西安事变。张作相听说之后立刻派人向张学良转述自己的意见:“最好不要杀蒋介石,否则对抗战不利。”后来张学良陪蒋介石回南京的事情,张作相一点都不知情,听说之后气愤地说:“汉卿还是缺乏头脑,要是我知道,绝不会同意。”
抗战胜利后,张作相多次向蒋介石提出释放张学良,结果都石沉大海,张作相也因此不被蒋介石所用。一直到1948年,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土崩瓦解,张作相才被任命为“剿总”副总司令。
蒋介石败逃台湾前夕,曾多次派人催请张作相一同去台湾,结果张作相毫不动心,还告诉家人谁也不准走。1949年4月,张作霖的铁杆兄弟,奉系二号人物,张学良忠实的“辅帅”张作相,在天津因病去世,终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