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军人世家的传承故事
文/向兴述
在中国这一广阔的土地上,一个家有人当兵是很平常的事,有两代、两人的也不足为奇,而如果一家三代有人参军入伍,报效祖国,被称为“军人世家”的,却较为少见。
邹尚位,1954年至1963年,入伍于青海玉树。
然而,在陕南平利县八仙镇就有这样一个家庭,祖孙3代走出4名军人,且都为中共党员,接力报国。另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藏族老妈妈,也是一位没穿军装的“特殊军人”。走进他们家中,满屋子都是兵味,一股股“红色基因”气息扑面而来。大门上挂着一块“光荣人家”牌子,闪闪发光,格外醒目。
上世纪1954年冬季的一天,原狮坪乡三星大队锣鼓震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长长地人群队伍,正在欢送一位刚满18岁的青年邹尚位,光荣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这在当时当地,可是一件特大喜事。
邹尚位这位英俊青年踏进绿色军营,来到青海玉树州,也走进了银色冰雪世界,这里冬季漫长,零下十几度算是家常便饭。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他一干就是近十年。那时的陆军服役期也不过3年。由于他工作出色,部队再三挽留,他的服役期也就一超再超,直到1963年实在没有了办法,他才离开他那难以割舍的连队,回乡担任起民兵营长,村党支部副书记达三十多年。2015年因病而去,享年80岁。
在部队期间,邹尚位曾多次参加剿匪斗争,是一名优秀的剿匪斗争钢铁战士。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他骑着的马匹受到惊吓,突然发出撕心裂肺地狂叫声,将他从马背上摔在一个大坑中,造成严重腰伤。这一突如其来的不寻常经历,让他意外认识了一位藏族姑娘。两人共同书写出一对藏汉男女青年相亲相爱,相伴一生,白头偕老的感人爱情故事。
邹尚位认识的这位藏族姑娘名叫才仁秋扎,出生在青海玉树,嫁给邹尚位来到八仙后,又起了一个蔡秋莲的汉族名字而代之。蔡妈妈祖祖辈辈都是穷苦人家,深受剥削和压迫。她出生于1941年,亲眼目睹藏族儿女翻身得解放的幸福时刻。在她幼小心灵中,早早就种下“共产党是救苦救难的红太阳,解放军是救苦救急的菩萨兵”的红色种子。在她的血液中和骨子里,充满对共产党的无比热爱,对“金珠玛米”(藏语即解放军)的无比崇敬。
蔡妈妈十五六岁时,就渴望能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因年龄太小,只好加入地方医护人员队伍,随部队参加剿匪斗争,成为一名没穿军装的“特殊军人。”
邹尚位受伤后,她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履行自己的职责,天天送药,送水送饭,无微不至,日夜照料。又利用会讲藏语,与当地老百姓建立起的良好关系,为邹尚位请来藏医,送来藏药,使其腰伤很快得到缓解。
在长时间的交往中,两人建立起了爱情,1961年两人在部队结婚。第二年,蔡妈妈从青海那遥远的地方来到秦巴深处八仙,至今已有六十多年。如今的蔡妈妈年过八十,已是满头白发,她那慈祥稍显油黑的脸庞上,写满她那沧桑岁月的人生故事。
邹青平,邹尚位之长子,1982年入伍于陕西渭南。
刚来八仙不久,蔡妈妈生下大儿子,为表达对家乡青海的无比思念,也用此告诉别人,暗示自己儿子的母亲是青海人,父亲在青海当兵多年,那里刻印着青春印记,便给儿子取下邹青平的名字。
时间很快来到1981年,青平刚好高中毕业,村里传来部队征兵消息。这一下,老退伍军人邹尚位,曾为部队服务多年的医护工作者蔡妈妈,显得有些激动。他们说,家里不能没有当兵的,一定要把军人的使命担当传给下一代,让自己的儿子去部队,好好锻炼锻炼。
青平的想法得到父母支持,梦想成真,他接过父母交给自己军人保家卫国的红色接力棒,担负着家中红色基因传承的神圣使命,高兴地奔赴陕西渭南,成为47军的一名解放军战士。在部队他严格要求,积极上进,多次受到连队嘉奖,很快加入党组织。退伍回地方后,被安置在县工商银行工作。2011年10月,意外病故早逝,这一突如其来的晴天霹雳。给全家带来难以治愈的心灵伤痛。
1967年蔡妈妈生下二儿子,取名邹海平,将“青海”二字完整地融入两个儿子的名字中。1985年秋季,海平听到外传国家下达秋季征兵命令,迫不及待地征求父母意见,说想去当兵。父母二人没加思索的只说了一句话:坚决支持!
老山前线的邹海平,邹尚位之次子。
临近出发的前一天晚上,父亲和母亲忙前忙后,直到深夜。反复叮咛嘱咐海平,到了部队要听从指挥,严守纪律,好好干事情,争取当个好兵。并深情地说:“我们家是军人家庭,你不要给家里人脸上抹黑,丢家里人的脸。”海平从小深受父母革命传统思想熏陶,十分了解父母深厚的家国情怀,听着父母临行前的淳淳教诲,海平连连点头。第二天,他含着泪水,怀揣亲人嘱托,告别家中温暖,奔向远方和未来。
海平所在部队驻扎在西安阎良,是47军所管辖的通信团84872部队接力连。入伍十多天,连队突然接到命令,要立即前往云南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军令如山倒,海平和他的全连战友紧急出发,坐了3天3夜闷罐火车,从西安到达昆明,又改乘3天汽车,才顺利进入老山前线。
老山前线属热带气候,气温高,热期长,湿度大,太阳辐射强,且群山环绕,山高谷深,林密草茂,蚊虫老鼠毒蛇随处可见。海平和他的战友们住在面积窄小,积水潮湿严重,洞内空气污浊,充满各种腥臭怪味的猫儿洞中。由于长期保持卷曲身姿,战士们的心理和生理都承受着巨大压力。海平和他的战友们,就是在这样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冒着越军炮火,筑起国家安宁的坚实防线,谱写青春热血铸就荣光的壮丽诗篇,圆满完成繁重而艰巨的保通讯畅通任务。海平也因此当上班长,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还荣获陆军第十四集团军(丙)司令部“老山战区优秀通讯兵”光荣称号。1987年6月,部队凯旋回到西安临潼,1989年海平告别军营,退役回到故乡。
随着岁月的流失,海平也当上了父亲。他的儿子邹昊很快高中毕业,长大成人,面临人生第一个职业选择。海平的父母早早放出话来,说看到两个儿子身穿军装也盼望在有生之年,亲眼看到自己的大孙子也能穿上军装,把当兵的事一代代传下去。海平也暗示自己,应该像父辈当年送自己当兵一样,薪火相传,也将自己的儿子送往部队,担负起保家卫国的历史重任。
邹昊,邹海平之子,2O13年入伍于新疆,现仍服役之中。
邹昊是个十分懂事的孩子,从小听着爷爷奶奶在部队参加剿匪,父亲参加对越作战的矢志奋斗故事长大,从军报国信念十分坚定,下决心传承好家风,守护好情怀,接好家中的红色接力棒,投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锻炼成长。2013年,邹昊和他一起入伍的新兵战友,踏上西去新疆喀什沙车的列车,成为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随后调往叶成。
武装警察部队担负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重要职责。特殊的地位,特殊的使命,要求武警战士日常训练课目达十多种,其训练强度极为苛刻,甚至是残忍,早已不是什么秘密。邹昊没有辜负家人的期盼,部队的培养。如今他已入伍12个年头,练就了一身吃大苦,耐大劳,身手不凡的过硬本领。并晋升为三级士官,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同时,被评为优秀士官,还获得中国人民解放军颁发的“国防服役铜质纪念章。”他和他的战友们,就像大漠戈壁英姿挺拔的胡扬,根扎边疆,守护边疆。
作者简介
向兴述,曾在县委宣传部、县总工会、县党研室工作任职,退休主任科员。《平利县军事志》主编,《平利县志》(1991-2012)总纂,安康市特聘修志专家。
向兴述作品集
==入驻作者==
刘 云| | | | |
持续更新......(排名不分先后)
◆柯尊勇 题
◆张西平 题
◆赵宏勋 题
◆苗利萍 题
主办|遥望五峰文化传媒工作室
邮箱|akwt@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