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在1966年的一个清晨,李宗仁收到了一条震撼消息——他曾经的战友、伙伴、甚至一度的“政治兄弟”白崇禧死了,死在了台湾。

当时国民党败退,李宗仁就逃去了美国,而没有去台湾,当时他还劝白崇禧别去台湾,去了就是死路一条。

因此他不仅没对这位“老友”表示过多的同情,反而感到几分释然。他说:“早就知道会有这一天了。”

那么,白崇禧的死,到底是命运的安排,还是另有玄机?李宗仁又为何对他的死亡如此冷漠?



李宗仁与白崇禧的政治裂痕

李宗仁和白崇禧,曾是血与火的战友,在中国现代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光辉。但说到这两个人的关系,也像是一部悬疑剧,一直有起伏变化,充满戏剧性。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两位曾经并肩作战、共同抗日的英雄,最终竟成了水火不容的敌人?让我们从他们的初期合作讲起。

两人都在北伐时期取得过骄人的战绩,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曾一同参与台儿庄大捷。要知道,这场战役,不仅是中国抗战的转折点,也是李宗仁与白崇禧荣光的巅峰时刻。



战后,他们在国民政府中的地位几乎无人能敌。白崇禧凭借着桂系的军事实力,和李宗仁这样的军事大将搭档,在政治和军事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随着中国局势的变化,特别是1949年国共内战的全面爆发,局面迅速发生了转变。李宗仁在国民政府内的地位逐渐被蒋介石压制,表面上是副总统,实际上权力已经虚无。

他看到了战争的无尽黑暗,深感国民党领导下的未来渺茫。于是,他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通过“划江而治”的方式来与共产党谈判,以求保住国民党在中国的半壁江山。

白崇禧也向身边的亲信透露自己的计划:“我想划江而治!”这种“南北朝”的梦想,不仅没有得到认可,反而成了别人眼中的笑话。



大势已去之后,李宗仁远去美国。而白崇禧,则仍旧抱着“反攻大陆”的幻想。他始终无法放下对蒋介石的依赖,心中坚信着蒋的“反攻复国”计划能够成真。

此时,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分歧愈加严重。那段时间,李宗仁曾愤怒地对白崇禧说:“王八蛋才去台湾!”显然,李宗仁已经彻底看清了白崇禧对蒋介石的忠诚和无可救药的幻想。

李宗仁赴美后的困境

李宗仁的离开,标志着他政治生涯的彻底破灭。作为曾经的代理总统,他的离去,并没有带来过多的关注,到达美国后经历了一段寂寞的生涯。在美国的日子,可谓是身心俱疲。

初到美国,李宗仁心中或许还抱有一些希望。他曾幻想过,美国人会欣赏他的历史功绩,或许能够给予他一些政治支持。然而,现实却狠狠地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美国人根本没有给他多少重视,杜鲁门总统的接待只是象征性地安排了几分钟的会面。而李宗仁,曾是代总统、抗日英雄,现在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里的一名普通人。



从一个国家的代总统到一个落魄流亡者,这样的落差,无疑是对李宗仁内心的巨大打击。美国生活的一切,都与他曾经在台湾的风光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

李宗仁的精神状态逐渐崩溃,他曾对身边的朋友说:“在美国,早已经没有人记得我曾经是谁。”这是一种怎样的无奈?你曾拥有过一切,但一夜之间却成了被抛弃的过客。

当然了,李宗仁的心情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失望,更多的,还有那份无法弥补的孤独。他的家人、亲友,都远在中国。

即便他常常通过电话、信件与远方的亲人沟通,但最终,这些话语也无法填补他内心的空虚。政治上没有支持,亲情上也没有温暖,这样的李宗仁,注定在异国他乡度过了最为灰暗的岁月。



归国后的复杂情感

随着时光流逝,李宗仁的内心逐渐发生了变化。或许在他真正回到中国的那一刻,所有曾经的伤痛和情感,终于得到了某种程度的治愈。

1965年,李宗仁归国,这一天,他终于回到了那个曾经充满梦想和激情的土地。无论如何,这一刻,对于他而言,无疑是解脱。

然而,在李宗仁归国的过程中,却有一件事情让他久久难以释怀,那就是白崇禧的死。1966年12月,白崇禧死于台北。死因被简单归结为“冠状动脉梗塞”。



但这一说法并未得到普遍认可。许多人都认为,白崇禧的死,可能背后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阴谋。

身为昔日的朋友,李宗仁的反应却让人感到冷漠——他对白崇禧的死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悲痛,而更多的是对其政治理念的强烈不满。

李宗仁在听到白崇禧死讯后,心中自有一番想法。曾经,白崇禧对蒋介石抱有极大的幻想,甚至曾为了个人的前途,背叛过李宗仁,投向蒋介石。

然而,李宗仁自己看得很清楚:白崇禧始终无法突破自己的政治盲点,最终只能被蒋介石利用,走向了死亡。



白崇禧的死,在李宗仁眼中,无非是一场自作自受的悲剧。即便两人曾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李宗仁心中对他始终存有一丝怨气。

他无法理解,白崇禧为何如此执迷不悟,一再投向蒋介石,而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死。李宗仁对白崇禧的失望,已然达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当然了,李宗仁对于自己与白崇禧的这段历史,也并非没有遗憾。他曾在回忆中提到,若是当年能够有更多的智慧和耐心,也许两人就能走上一条共同的道路,而不是彼此反目成仇。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白崇禧选择了自己的道路,最终也为此付出了代价。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故事,是中国近代史中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



两位曾经的亲密战友,最终走上了截然不同的政治道路,成为了政治斗争中的牺牲品。在李宗仁眼中,白崇禧的死是一场无法避免的必然,甚至或许是一种解脱。

参考资料:

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续集 下,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