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箱15箱,马上来。”昨天一早,嘉定区的上海市江桥批发市场内,做豆角批发生意的陈德胜快速在小本子记上“华漕15大”,腾地起身,疾步走向后面的装货卸货区,引导红色平板车鱼贯驶入,又熟练地指挥工人装卸豆角。
市场外,一辆辆载着新鲜瓜果蔬菜的大卡车,正源源不断驶入江桥批发市场——这个位于上海“西大门”的批发市场,是上海最大的蔬菜一级批发市场,承担着本市60%以上的蔬菜供应任务。春节即将来临,江桥批发市场车来车往,快进快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闹猛景象。
春节保供,明星产品多元化
陈德胜的办公桌前,塑料泡沫箱子垒成长长一排展柜,展柜上,摆着7箱长短大小不一的豆角,正前方还斜躺着一箱“豆王”作为主推品。陈德胜指着展柜,如数家珍:“这是四季豆、‘豆王’、刀豆、白豇豆……”
“豆王?”看到记者拿起一根长长的豆角,陈德胜更是来了兴致:“这‘豆王’可是时鲜货!它长吧?有一般四季豆的1.5倍长。相比四季豆,‘豆王’偏软糯,更适合上海老年人的口味。”一年到头,上海人通常喜欢吃“四大金刚”(生菜、油麦菜、杭白菜、上海青)。春节临近,市民们更愿意尝试新口味,豆角销量随之增长,这些产自云南临沧的“豆王”更是受人追捧。“光我这铺子,一天发出去10多吨豆角,等到年关,还要留个10%到20%的存货,保证‘年菜不断档’。”
除了豆角,市场中的抢手货还有不少。江桥批发市场蔬菜部副经理何夏清介绍,冬季明星产品还有福建混装货(花茄、辣椒、刀豆、散花菜)、云南蚕豆、江西冬笋等。“蚕豆昨天进来202吨,不到中午就卖完了;今天估计不止200吨,这不正运着呢!”
顺着何夏清手指方向看过去,南方特色专区门口,一辆辆平板穿梭往来,井然有序地从货车上接下装着蚕豆的麻袋。“劳驾,借过!”“装好,走了!”声声叫喊,不绝于耳,飘散着年节将至的烟火气。
品类丰富,从源头上严控质量
江桥批发市场的蔬菜共有140余个品类。距离地面三四层楼高的一块大显示屏上,青圆椒、彩椒、黄瓜、番茄、西葫芦、苦瓜等品种后面都跟着“合格”字样。而这“合格”,经过了严格的检测程序。
江桥批发市场蔬菜部信息组负责人钱宇峰告诉记者,目前,江桥CMA(中国计量认证)系统共有76个检测参数,包含了大部分市场上常用的禁用农药和限量使用农药的参数检测。严格检测,确保安全,“必须从源头上严控蔬菜的质量关”。
这两天气温走低,西芹、茄子、芸豆、豆王、散花菜等供销两旺。按照往年惯例,春节前后,南菜、北菜比例呈现“八二开”,来自广东广西、海南云南、湖北福建等地南菜源源不断地汇聚上海,如今,江桥批发市场的南方蔬菜卸仓区域有64个铺位,临时存放铺位14个,区域总容量高达1600余吨。
今年春节,江桥批发市场的一大亮点是辣椒专区,各种品类应有尽有。“这是杭椒、线椒、皱皮椒、海花红、小米辣……小米辣大概出货要六七元一斤。”前些年,辣椒只是菜场的点缀品,如今竟也有了自己的“专区”。钱宇峰笑着说:“上海年轻人如今也开始吃一点点辣了。”
记者问起几位摊主是否回老家过年,来自福建漳州的林海生开心地答道:“离家18年,今年是第一次回家,27日就走。不过,我的合伙人会留在菜场。过年不断人呀!”
“孩子大了,孙辈上学了,家里吃喝不愁。”人称“番茄西施”的陈艳丽是安徽淮北人,“我来上海20多年了,习惯了在江桥市场过年。你知道吗,春节期间,我去员工餐厅3天吃饭不要钱,合算!”
“萝卜小伙”周西军的老家在山东临沂。“这两天就回家了,年初二返沪轮班。江苏南通、泰州的白萝卜,上海人喜欢吃。既然都叫我‘萝卜小伙’,那我就有责任保证江桥市场的萝卜不断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