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过去一年,辽宁全省法院在抓实做优审判管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全面夯实基层基础上下硬功夫,推动审判质效实现连续12个季度同比向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新期待。
遵循司法规律 抓实做优审判管理
“在办成‘铁案’的同时,要提高刑事审判效率。”
“民事条线要继续以大数据分析和发改案件评查为抓手,做实对下指导。”
“要持续加强行政审判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做实判后答疑和类案指引,做好服判息诉工作。”
2024年10月28日,在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2024年第四次司法大数据分析研判会商中,辽宁高院院领导和业务部门负责同志准确把握最高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体系“体检表”功能定位,结合1至9月全省法院司法审判数据,深入分析前三季度审判工作运行情况,对部门、条线存在的短板弱项进行深度“会诊”、精准“开方”。
一年来,像这样的研判会商,辽宁全省法院共计开展475次,成为辽宁法院实施“精细化、一体化、闭环”管理的生动缩影——
以数据为基础,突出质效管理平台“体检”作用,实施精细化管理;
以会商为抓手,抓好各院内部会商和上下级面对面会商,实施一体化管理;
以整改为关键,细化针对性举措,实施闭环管理。
辽宁高院审管办主任徐迈介绍,全省法院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做实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进一步夯实了三级法院、各条线、各部门的主体责任。
夯实各法院主体责任。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健全类案裁判监督机制,将类案识别、类案提醒标注嵌入办案系统,促进裁判标准统一;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庭审观摩月”活动,进一步提高庭审规范化水平,提升庭审驾驭能力,以高质量庭审确保高质量审判;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全市法院跨审级、跨部类专业法官人才库,定期制发《专业法官会议纪要》,全力把关案件质量。
夯实各条线主体责任。对于指令再审案件,辽宁高院行政二庭在文书中明确指出原审存在问题,为再审提供明确参考意见;为督促用好“法答网”,辽宁高院立案一庭组成“法答网”答疑小组,不断打磨提升答疑质量;在加强业务指导方面,省法院民三庭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审判业务交流面对面活动,细心解答基层法官的疑难问题,促进条线审判质效一体提升。
夯实各部门主体责任。全省法院相关部门握指成拳,审判管理部门针对数据分析制约质效提升的深层次问题,提出切实可行解决措施,为提质增效提供精准依据;教育培训部门深化“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分级分类开展业务培训,连续3年开展“评推树”等学练赛活动,促进提升专业化水平;人事部门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的作用,切实把“评案”与“考人”贯通起来,充分激发干警内生动力。
“要通过不断抓实做优符合司法规律的审判管理,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坚定守住案件质量的生命线。”徐迈说。
坚持问题导向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法院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承载着每一名胜诉当事人对司法公正的最终期盼。如何啃下执行工作中的硬骨头,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2023年,大连市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在基层法院执行阶段陷入了僵局:被执行人钱某百般阻挠、拒不执行法院判决,案件已拖了一年之久。摆在某银行面前还有一条路,那就是向大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交叉执行。
大连中院对此案作出交叉执行裁定,指定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法院执行。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七条规定,案件“超过六个月未执行”,可以由申请执行人向上一级法院申请执行。上级法院审查后,可以决定由本院提级执行、指定辖区其他法院执行或限定时间让原法院继续执行。
上述提及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在启动交叉执行后,被执行人立即感受到了压力。
“执行的拳头必须要强,才能让被执行人尊重规则。我们在送达交叉执行法律文书时就表明了态度,像这种有财产可供执行的案件,必须拿下!”该案承办法官梁超升介绍,经过执行措施和释法说理,被执行人主动与银行达成了庭外和解。
2024年,全省法院不断加大交叉执行力度,执结疑难复杂和积案5748件,执行到位89.41亿元,为全省法院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写下生动注脚。
落实和完善司法责任制。强化人员分类管理,细化各类人员和审判主体权责清单,加强制约监督,确保审判权力规范高效运行。完善跨部类、跨审级专业法官会议机制,集中力量破解业务交叉的疑难复杂案件法律适用难题。
深入落实“分调裁审”机制。推进民事、行政案件繁简分流,做实简案快审、繁案精审。适用普通程序独任制、简易程序、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案件71.43万件,实现简单纠纷快速化解。
健全法律正确统一适用机制。依据案由调整优化辽宁高院民事审判部门职能分工,建立更加专业的业务指导机制,提升审级监督功效。加强类案强制检索,法官查询参考“案例库”的习惯逐渐养成。注重在个案中提炼裁判规则,形成裁判指引198份,促进类案同判。
加强“数字法院”建设。全方位赋能司法办案提质增速、审判管理科学精准、服务群众便捷高效。“辽法民意中心”平台获评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创新案例。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辽宁高院研究室负责人何佳表示,我们将认真落实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最大限度向人民群众释放司法改革红利。
突出工作重点 全面夯实基层基础
在铁岭,百岁高龄的姜老太在摔倒受伤后生活不能自理,起诉到法院要求6名子女共同承担赡养义务。
铁岭调兵山市人民法院晓明人民法庭受理案件后,承办法官秉持“如我在诉”理念,会同社区书记多次上门走访,深入了解案情。考虑到姜老太行动不便,同时为弘扬敬老爱亲的道德风尚,法官决定到其所在社区开展巡回审判。最终,在法院提出的合理的赡养方案和批评教育下,当事人解开了“心结”,姜老太一家重拾亲情。
小法庭何以在矛盾纠纷化解、维护公平正义中展现大作为?重要原因是基层法院的解纷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2024年,在党委坚强领导和政府大力支持下,全省法院持续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的决议》,不断擦亮“强基工程”工作品牌,大力推动基层基础建设迈上新台阶。
在推进过程中,辽宁法院紧紧抓住质效、薄弱院、人民法庭三个重点,以点带面全面夯实基层基础。
提升初始案件质效。紧紧扭住“案-件比”这一“牛鼻子”,引领基层法院定分止争、实质化解矛盾。组织审判业务专家开展“点单式”巡讲、面对面辅导,运用“法答网”“屏对屏”把脉会诊,提升基层法官实质解纷能力,全省基层法院审判质效持续向好。
加强相对薄弱院建设。落实蹲点调研、结对帮扶等“四项任务”“八项机制”,清单化推动247项问题实质解决。相对薄弱院政治、业务和队伍建设全面向好,抚顺县、凤城市、灯塔市等法院的“脱薄”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人民法庭建设。建好老百姓的“家门口法院”,人民法庭全部在基础设施、法庭管理、诉讼服务、信息化和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沈阳市大东区人民法院、朝阳县人民法院等5家基层法院受到最高人民法院表彰,沈阳新民市大民屯人民法庭工作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典型案例。
与此同时,辽宁法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持续做实“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切实为基层减负赋能,充分激发队伍活力,推动基层法官把更多精力用在定分止争上,进一步做实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实质化解工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百尺竿头思更进,不待扬鞭自奋蹄。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面对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更高期待,辽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郑青表示,全省法院将坚持司法办案主责主业,统筹兼顾、综合施策,持续提升审判质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