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法治建设的进程中,
村居法官肩负着将法律知识
播撒到每一寸乡土的重任。
武平法院的村居法官们积极践行使命,
通过讲述真实案例,
为乡村法治注入活力,
切实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案例普法新阵地:
从“每周一案”到“村居法官普法专栏”
以往传统的普法形式,如摆展示板、发传单等,在乡村效果不佳,群众常因法言法语晦涩难懂、法律与生活脱节而难以接受。
武平法院自 2020 年 12 月 29 日开启“每周一案”专栏,截至目前已发布 155 篇本院审理的案件,为案例普法奠定基础。
2023 年 9 月,伴随“一村(居)一法官”工作机制推进,“村居法官普法专栏”应运而生,其内容涵盖婚姻家庭、物业、民间借贷、劳动争议、青少年犯罪等诸多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的纠纷领域,将一个个真实发生在身边的案例转化为生动鲜活的法律教材。这些案例聚焦社会热点,像“新房未住是否应交物业费”“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等问题,均能在专栏中找到答案,以群众易于理解的方式诠释法律条文,让法律知识在乡村落地生根。
案例传播广覆盖:
多渠道放大法治之声
武平法院选派 48 名法官(法官助理)分片挂钩全县 17 个乡镇和 225 个村(居),确保法治触角延伸至乡村每个角落。
在这一过程中,典型案例成为传递法治信息的关键载体。一方面,县内乡镇微信公众号纷纷转发“每周一案”“村居法官普法专栏”内容,社区工作人员也积极参与其中,如武平梁野社区工作人员熟练地将普法专栏转发至官方公众号,使法治声音在县域内广泛传播。另一方面,法官们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在公众号推送案例时同步分享至挂钩村居联络群,与村干部共同探讨法律问题,凝聚调解合力,推动矛盾纠纷在基层就地化解,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普法,让案例成为乡村法治建设的有力助推器。
案例化解显成效:
类案参考促和谐
在处理乡村纠纷时,村居法官巧用类案化解矛盾。
以十方镇石某与钟某的相邻纠纷为例,石某房屋因钟某建房受损,双方多次调解无果诉至法院。承办法官鉴于鉴定成本高且易激化矛盾,积极寻找类案参考。辖区内曾有类似相邻关系纠纷,虽具体情形有别,但因果关系、损失鉴定、赔偿计算标准及法律适用等方面具有共性。法官据此对照分析,向双方清晰阐释诉讼风险与类案裁判尺度,使当事人对结果形成合理预期,最终促成双方和解,石某自行拆除重建房屋,多年积怨得以化解。
这充分彰显了“示范案例 + 类案调解”模式在节约诉讼成本、提高调解效率、维护乡村邻里和谐方面的显著优势,为解决乡村各类纠纷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武平法院的村居法官们通过说案例,
在乡村法治建设中
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示范与引导作用,
不断提升乡村社会依法治理水平,
筑牢乡村法治根基,
让法治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
武平法院观法工作室出品
来源:综合办
编辑:刘 珍
审核:方启华
监制:兰智元
喜报丨新年“开门红”,国家级奖项+1!
周盘点丨在寒冷的冬天 享受暖阳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