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北京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举行界别联组会,委员们围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擦亮"北京服务"品牌建言主题献策。会上,委员们纷纷表示,近年来,北京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不断推出改革创新举措,取得成就显著。特别是在"北京服务"品牌的打造上,让企业和个人办事更加便利。一系列切实举措有效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增强了北京对外资及国际人才的吸引力。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从产业服务精准度等方面优化北京营商环境
市政协委员、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指出,北京市近年来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成就显著,特别是在"北京服务"品牌的打造上,让企业和个人办事更加便利,提升了城市竞争力和吸引力。
李志起建议北京营商环境依然可以有三方面提升空间,一是产业服务精准度,二是政策的系统性建设,三是产业生态环境培育。
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李志起建议,围绕特色产业优化营商环境。北京市应进一步强化"围绕特色产业抓营商"的理念,聚焦科技服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关的核心产业。聚集政务服务、专业机构服务、产业生态服务等多元服务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和产业全链条的生存发展需求。同时,充分利用北京市的资源和优势,推动产业创新和升级,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营商环境模式。
李志起还建议细化和实施差异化的产业政策。针对不同产业的发展特点和需求,北京市应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产业政策。例如,对于科技服务业,可以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文化资源整合;对于金融业,可以优化金融服务和监管环境。通过差异化的产业政策,提升各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另外,李志起指出要发挥行业商协会和智库的作用。北京市拥有众多行业商协会和优秀专业智库,它们在产业发展和营商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发挥这些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政府、企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同时,引导它们积极参与产业规划、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工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形成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不仅如此,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亦是关键。李志起进一步指出,北京市应结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注重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环境,并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人才政策等措施,提升产业生态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积极引进和培育优质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加强与国际先进地区的交流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北京市的产业生态环境水平。
市政协委员、北京美臣保理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黄轶:打造适应首都高质量发展的营商环境
市政协委员、北京美臣保理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黄轶提到,市委、市政府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实现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不断推出改革创新举措,营商环境有了巨大改善。
黄轶建议加强组织保障,增加经济领域司法职数,提高司法效能。他提示,当前日益增长的案件数量和有限的员额法官数量之间的匹配度有待提升,这也成为能保障案件审判质量、提高司法效能和改善营商环境的关键。同样地,公安机关经侦人员队伍建设也存在类似问题,建议适当增加员额法官,特别是民商事诉讼的法官人数,调整公安经侦办案警官职数,进一步提高司法效能。
同时,推动机制创新是助力企业发展的有力手段。黄轶提到,民营经济自身的保护机制尚未健全,市场主体权益维护的组织没有建立,虽然有工商联、商会等行业组织,但要实现对市场主体的专业保护,仍任重道远。建议成立北京市企业权益保护协会,使其成为政府在保护市场主体和市场主体退出工作中的抓手,进一步完善营商环境法治化过程中的组织安排,增加市场主体和企业家的信心。
黄轶还建议建立常态化的救助纾困机制,支持和鼓励企业纾困市场化服务平台建设,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和专业化服务参与到企业重整中。他提到了支持"企业医院"发展,针对困境企业纾困进行专业化辅导,提出专业化、个性化的处置方式和路径,逐一制定合理的、有针对性的处置方案。对中介机构和平台在企业纾困中的专业服务,实行专门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金融、咨询、法律、会计等专业机构积极参与企业纾困服务,提出困境企业筛选指标体系,构建困境企业财务指标模型,摸索出一条企业纾困脱困的市场化路径。
市政协委员、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总经济师相均泳:深度挖掘人才服务完善商事仲裁机制
市政协委员、全球能源互联网集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经济技术研究院总经济师相均泳表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商事仲裁作为一种公平、高效的纠纷解决机制,对营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近年来,北京市坚持以"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北京方案"稳步推进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可以在仲裁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及仲裁机构的宣传力度上进一步提升。
对此,相均泳建议有关部门积极参与《仲裁法》修订工作,推动仲裁制度与国际接轨。具体来说,鼓励北京市有关单位积极参与2024年《仲裁法(修订草案)》相关工作,加快落实临时仲裁和临时措施的实施、建立涉外商事案件的专业调解前置机制等,推动国内仲裁制度与国际接轨。鼓励在京仲裁机构探索制定专门、专业领域特别仲裁规则,打造国际贸易、海事海商、建设工程、知识产权、数据交易、绿色交易等领域的仲裁服务品牌。
加大人才储备同样是完善商事仲裁机制的举措之一。相均泳建议给予在京仲裁机构一定的人才引进和培养自主权,支持其聘用境外专业人士担任机构决策和管理人员、仲裁员、仲裁秘书,对优质外籍仲裁员给予入境便利及税收优惠等,提高仲裁机构和从业人员的国际化水平。鼓励开设培训课程,支持优秀人才境外访学,培养一批熟悉国际公约,了解国际惯例,能准确运用域外法律解决重点产业领域商事纠纷的职业仲裁员,提高国际服务能力。
另外,相均泳还建议进一步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支持仲裁机构"走出去",打响商事仲裁的北京品牌。鼓励在京机构通过提供涉外仲裁法律法规培训、分享典型案例等方式,加强对企业商事仲裁知识普及和引导。鼓励在京仲裁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交往合作,建立多边多型合作机制,增强北京市仲裁机构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市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搭建统一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精准化服务
市政协委员、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王先进提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各区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打造了诸如东城区"紫金服务"等品牌,受到企业界及企业家的好评。可以在例如政务大数据建设、跨部门数据共享交换,以及立法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提升。
为此,王先进建议建立全市统一的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加强政务大数据团队建设。明确数据提供、资源平台和数据使用部门之间的职责和权限。引入加密传输、数据脱敏等先进的数据安全技术,确保数据在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制定数据共享交换的标准和流程,包括数据格式、传输协议、访问权限等,以便各部门能够高效、准确共享数据。成立专门的政务大数据团队,负责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建立数据更新机制,确保各部门的数据能够及时、准确更新到共享交换平台上。加强对数据安全的监管和评估,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风险评估。在此过程中还需注意制定应急预案,来应对可能的数据泄露或安全事件。
同时,王先进还提到要深入调研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困难,简化政务服务流程,降低小微企业享受服务的门槛和成本,确保其能及时享受政务服务的便利和优惠,并通过社交媒体、政府网站、线下活动等各种渠道加大对小微企业服务的宣传推广力度,定期组织小微企业服务培训和交流活动,帮助小微企业及时了解政策、提升经营能力。设立小微企业服务热线和反馈渠道,收集和处理小微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对小微企业服务进行评估和改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从而为小微企业提供专业化、精准化服务。
建立市级政务数据统一管理机制,加强市、区两级政府沟通协作也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王先进进一步提到,要明确市级政府在政务数据建设和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制定统一的政务数据建设标准和规范,确保市、区两级政府在数据建设上协调一致。建立市、区两级政府定期沟通协作机制,共同解决数据共享和政务服务中的问题。鼓励市、区两级政府开展联合创新和试点项目,推动政务服务的持续优化和升级。加强对市、区两级政务数据的整合和融合力度,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和价值。推动政务数据在各部门之间的共享和开放,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精准化。
另外,王先进还建议完善法律法规,加强业务流程绩效监管,推动监管政策的及时性和确定性。制定和完善政务数据共享开放、政务大数据分析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政务数据资源哪些必须共享、开放,哪些属于涉密、隐私数据,为数据共享和开放提供法律保障,并建议建立政府业务流程再造和绩效监管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同时,建立企业投诉和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处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推动监管政策的持续优化升级,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
市政协委员、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充分发挥智库功能提升北京国际化发展水平
会上,市政协委员、全球化智库(CCG)联合创始人兼秘书长苗绿表示,近年来,北京市聚焦优化营商环境发布了多个文件,一系列切实举措有效提升了北京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增强了北京对外资及国际人才等吸引力。
苗绿建议建立并加强与跨国公司、国际商会等沟通机制,总结跨国公司在京发展成功案例并建立案例库,在服贸会等发布案例评价榜单。还可建立跨国公司与北京政企学研等各界人士午餐交流研讨会,及时就最新政策与形势交流相关情况与意见。除服贸会外,建议增设更多面向跨国公司与北京政企、学界、研界人士的午餐会或早餐会形式的交流研讨会,以便各方能够就最新政策与形势,及时交流相关情况并交换意见。
同时,苗绿提到了进一步优化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破除人才准入门槛,放宽人才落户指标。建议相关部门通过多种渠道及时全面地宣传落户政策的调整内容,对相关用人单位加强培训并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进一步简化和优化落户办理流程。北京相关部门也要根据自身发展战略需求合理规划并适当扩大落户指标数量,尤其是对符合北京功能定位的高精尖产业、文创产业、国际组织等给予更多支持。苗绿还建议探索通过积分制或其他市场导向的方式,允许企业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调配落户资源,提高政策灵活性和适应性。对于暂不符合落户条件但有突出贡献或发展潜力的人才,可建立"柔性落户"制度。
苗绿认为,进一步推动北京社会服务机构多元化,有助于激发社会活力,支持民办非营利组织、社会机构、民营企业及基金会等从事养老、公益、教育、外事服务等行业。而且,完善的城市服务需要政府及民间力量的共同参与,北京社会资源丰富,对于提升北京城市服务的温度、广度及深度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对此,相关部门可加强引导、规范和监督,鼓励民间力量发挥作用,如对相关非营利组织、基金会及民营企业等给予政策、税收优惠、资金补贴、人才保障等支持。
此外,苗绿还建议将提升国际会展举办及服务水平作为打造"北京服务"品牌的一个亮点。具体来说,近年来,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地都将发展会展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及城市名片,北京市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文件,从资金扶持、场馆建设、企业发展等多方面支持会展业发展。未来,随着新场馆、新线路等陆续投入运营,北京可举办更多高规格国际会展,着重提升国际高端会展服务水平,鼓励国内机构与国外机构合作在京举办会展。此外,还可发挥智库作用举办北京发展相关国际论坛,链接外资、外脑等与北京相关部门交流对接,形成政商交流的长期平台。
北京商报记者张天元/文 张笑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