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亲肺部已经失去80%,24小时都离不开氧气,没有氧气和药品,怎么能活下去呀!”。

1967年,武汉“七二0事件”之后,由于1年前“老病号”徐海东写了一封信,这位缠绵病榻多年的开国大将,日子过得异常艰难。



他们先是卡了他的保健医生,紧接着,忙前忙后跟母亲周东屏一起照顾父亲起居的徐文惠,也失去了自由。

不忍病重的徐海东为女儿担心,周东屏忍着悲痛告诉他,女儿徐文惠是响应号召,“下乡”去了。

可是,徐海东是什么人?即便没有亲眼所见,他也能猜个八九分,某天,他叹息着对妻子说:“女儿是替我受苦去了……”。

再后来,徐海东更难了,因为他的药品和氧气,也渐渐“短缺”,他们想以这种方式,缩短他的生命。

徐海东的肺病,是在1940年1月,担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兼第四支队司令员时,由于跟日寇高强度作战,积劳成疾患上的。



当时的他连续咳血十几天,虚弱至极,只能无奈退出战场,开始了长期的休养生活。

最凶险的时候是在1943年,当时徐海东的肺病突然加重,医生甚至交代他的妻子周东屏准备后事。

亏得周东屏是个有主意的女人,她坚信自己的丈夫能够挺过来,始终不肯放弃,后来他们遇到了一位老中医,在老中医和周东屏的悉心照料下,徐海东才转危为安

1946年9月,徐海东去大连休养,苏联医生在给他诊治病情时,发现他的整个肺部,已经基本失去功能,是惊叹至极,就连医生都搞不懂,肺部损伤到这样的一个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因为肺病,徐海东缺席了整个解放战争,可饶是如此,凭借多年积累的军功和对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他依旧被授予大将军衔。

建国后,徐海东虽也担任过一些职务,但他人生的主旋律,依旧是修养,氧气和药品,一直常伴左右。

虽然病魔常伴左右,但徐海东依旧不断学习,依旧时刻关注着国家大事,因为,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他付出的代价实在太大太大了,除了自己的一身病痛,他还失去了66位亲人!



可即便是努力学习,努力想要跟上同志们的脚步,他还是发现,在庐山会议之后,许多事情,他是越来越看不懂了,甚至绞尽脑汁,他都想不通。

1967年的遭遇,让徐海东猝不及防,但就算连生存都不能保障,徐海东依旧有着坚定的信念。

他对妻子周东屏说,他相信这场大运动很快就会结束,只要再挺一挺,度过这最艰难的日子,一切都会好起来!

可面对病魔,有时候光有坚定的信念不行啊,看着在病床上呼吸困难的徐海东,妻子周东屏和儿子徐文伯是心如刀绞,就在这生死关头,他们不约而同的想起了同一个人——王震!



于是,在征得母亲的同意后,徐文伯动身去找王震了,聪明的他成功甩开了监视的人,来到了王震的面前。

当时的王震,同样处境艰难,他比徐海东更早经历“寒冬”,可当听到徐海东的困境,他想都不想便对徐文伯说:“你爸爸有什么事情,尽管来找我,其他地方就不要再去了,我不怕被牵连,徐大哥的事情,我要管到底!”。

王震说到做到,在他的奔走下,总理得知了此事,徐海东的医疗关系,被转到了解放军总医院。

为了保护这位“老病号”,总理还特意让自己的秘书,给相关单位打了电话,嘱咐他们,一定要保证海东同志的氧气和药品。



徐海东的事情得到解决,也让王震松了口气,某日,他有了闲暇,便亲自去探望徐海东,不料,徐海东门外有看守,拦着不让他见。

一见这状况王震就火了,徐海东是病人,不管发生什么,自己来探望病人,哪有不让见的道理?理论不成王震就“不讲理”了,直接用拳脚,打开了探望徐海东的通道。

话说,徐海东写了封什么信?竟引得那些人容不下他一个病号?又为什么在他危急之时,他的妻儿求助的是王震,而不是别人?

要知道,王震比徐海东小8岁,而且二人一个是湖南人,一个是湖北人,并且在革命生涯中,也并未太多交集,他们的革命友谊,是从什么时候结下的呢?

事情,还要从1936年说起。

1936年10月,早一步到达陕北的徐海东,接到一个命令,那就是率红十五军团,去迎接红二、红四方面军,实现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而在迎接兄弟部队时,他见到的第一波人,就是王震所率的红二方面军红六军团,这是两位虎将的第一次见面。

虽素不相识,但二人都听过双方的传奇事迹,相互之间早已互生敬佩,因此他们一见面,就热烈的拥抱在了一起。

在交谈之后,窑工出身的徐海东,跟火车上的铲煤工人王震,更是一见如故

对于革命前途,他们的看法是出奇的一致,在经历考验的关键时刻,他们的做法同样是出奇的一致,对于“张”的所作所为,他们的评价,也是如出一辙。

在多次交谈之后,徐海东与王震成了知己,二人无话不谈,徐海东称呼王震为王老弟,王震则亲切的叫徐海东为徐大哥。

抗战爆发后,徐海东和王震奔赴山西抗日战场,徐海东担任115师344旅旅长,王震担任120师359旅旅长。



二人虽属不同部队,但相距并不远,他们时常相互配合,搞得日军、伪军首尾难顾,屡遭痛歼,亲密无间的配合,更是让二人的情谊更进一步。

可惜,1940年之后,徐海东基本告别战场,这让王震深以为憾,他们见面的机会,也越来越少。

即便如此,忙于带兵打仗的王震,却没有忘记自己的这位老大哥,时常为徐海东的病情牵肠挂肚。

解放战争打响后,王震在中原军区,而徐海东在华东,二人几乎没有谋面,新中国成立之初,王震又去了新疆,同样无缘相见。

1954年,王震回了北京工作,担任铁道兵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等职,虽忙的不可开交,但依旧不忘时常电话问候在青岛疗养的徐海东。

1956年,听说徐海东病情加重,王震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专程去看望徐海东。

他的到来,可着实让当地的同志们吓了一跳,可见面后,王震却对他们说:“我这次来,一不视察军队,二不检查地方工作,是专程来看望徐海东的!”。



当看到身体虚弱,但精神尚佳,王震松了一口气,他感叹道:“徐大哥,您能有今天,真是九死一生啊!你是死不了的人!”。

王震的到来,也让徐海东心情大好,他知道王震很忙,二人见一面不容易,因此格外珍惜这次机会,他们坐下来畅谈了两天两夜。

后来,徐海东也去了北京,二人离得近了,只要有时间,王震就去看望徐海东,每次都是人未至声先到。

他每来一次,徐海东的心情,就能好好几天,他们一起谈论军队的建设,谈论对时局的看法,相互敦促,共同进步。

转眼时间来到1966年,我国进入一个特殊的时代,往日一些手足兄弟反目成仇,一些恩爱夫妻也划清了界限,甚至一些征战多年的战友,也成了敌对派。

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徐海东和王震的友谊却没有丝毫松动,依旧坚如磐石。

1966年5月23日,徐海东的女儿徐文惠,在病榻上给徐海东念了一份大字报,徐海东是拍案而起,因为这份大字报上说,101是贫农出身!



对此,徐海东很恼火,他愤愤道:“当了啥,也不能改变成分不是?”。

对于101的家庭状况,徐海东那是相当了解,因为当年打游击的时候,他曾2次带着队伍,去林家湾打土豪。

当时林家新盖了四五间大瓦房,家里还有十几台织布机,家大业大的,哪里跟贫农沾边?

因为感觉不对味,徐海东很害怕这样下去会酿成大祸,在深思熟虑后,当天深夜2点多,他叫醒了熟睡中的儿子徐文伯,让他准备了纸笔,边吸氧气,边给上面写了封信。

信中,他说接班人一定要选好,一定要附和接班人的标准,还劝老人家,趁着各位首脑健在,一定要把潜在的定时炸弹挖出,以防后患无穷。



徐海东后来的不幸遭遇,便是因这封信而起。

而王震,比徐海东遭遇困境更早一些,那是1966年9月,由于他跟贺老总的关系,已经开始挂牌子了,这让他很难接受。

某次,他一怒之下,砸了牌子,来找徐海东排解苦闷,听王震讲完来龙去脉后,徐海东同样很生气,他对王震说:“王老弟,你砸的好,我们问心无愧,无论什么情况,都要顶住!”。

在徐海东的鼓励下,王震心情渐渐开朗,也开始注意身体健康,因为他们都意识到,这可能是一场“持久战”。

未等王震走出泥潭,1967年,徐海东也陷了进去,紧接着,便发生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有王震这位生死兄弟看顾,徐海东安安稳稳度过了2年时光,1969年4月的“九大”,他还被选为大会主席团中央委员之一。



可在“九大”之后,他的状况却急转直下,1969年10月25日,他被“疏散”到了河南郑州第一干休所疗养。

来这里没几天,他所住的房间就暖气管爆裂,紧接着,因为屋里湿气重,墙上就长出了绿毛。

徐海东得的是肺病,最忌讳这种环境,可他的妻儿却没有丝毫办法,很不幸,在这里他又染上了霉菌性肺炎。

因为得不到有效治疗,徐海东高烧不断,在坚持了5个月后,含恨西去,享年70岁。

临终之前,他对儿子徐文伯说,他去世的消息,不要告诉其他人,怕给别人添麻烦,但却特意嘱咐儿子,一定要告诉王震!

由于时局的原因,徐海东离世之后,王震并未立即收到消息,直到1970年4月,他才听到这个噩耗。



徐海东的死,让王震泪如泉涌,接下来的几天,王震都闭门谢客,独自一人,默默缅怀自己敬爱的徐大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