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博世科(300422.SZ)公告称,控股股东宁国市国有资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国国控”)正在筹划重大事项,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预计停牌不超过2个交易日。

由于变更方案和相关协议尚未敲定,目前“接盘方”身份不详,只知来自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行业,将通过不超过29.9%的股份对应的表决权实现控股。

2020年12月以来,博世科控制权转手之频繁、间隔时间之短令人目不暇接,眼下已是博世科第三次易主:从创始人团队到广州国资、从广州国资到安徽国资,目前再转手至与公司主业“八杆子打不着”的接盘方。

“新主”纷纷欲走,背景极为相似,广州国资和安徽国资皆抛出过借款和包揽定增的“补血”计划但仍资金饥渴难平、通过项目深度赋能但公司亏损局面无实质性改变、控制权脱手前各方又均在协议期。安徽国资此番急撤,前后股价腰斩,浮亏近3亿,公司面临的局面是:业绩承诺很难完成,创始团队面临补偿压力;定增“补血”遥遥无期,公司债务压力空前;转型大订单有烂尾迹象。

国资再撤退,外行接盘“烫手山芋”

继广州国资之后,安徽国资决然撤退,博世科俨然已是“烫手山芋”。

2021年2月,广州环保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环保”)以5.04亿元的总价成为博世科的控股股东,广州市人民政府成为实控人。

彼时广州环保的目标是发挥其国企优势及资金优势,全面协助公司“做大做优”。入主后,广州环保全方位支持博世科,先是与博世科组成联合体参与PPP项目招投标,后又借1.2亿元给博世科用来补充流动资金和归还贷款。

2021年10月,广州环保又豪掷7.56亿元现金包揽博世科定增,博世科将这笔钱全部用来偿还银行借款。

但入主不到两年,2022年12月,广州环保萌生退意,宁国国控5.19亿元上位,彼时算是提前终止协议。为此,博世科前实控人向广州环保补偿1.9亿元。

宁国国控背后是宁国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其入主后,在资金支持上亦不逊色,除了额度不超过5亿元的借款,还在2024年2月计划包揽博世科6.5亿元定增,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双方的愿景也提升到“做大做强环保板块”“将环保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及支持博世科在宁国开展动力电池回收、新能源环卫车辆、光伏新能源等新业务板块。

然而现实是,截至2024年第三季,博世科已亏2.7亿元,2023-2025年累计不低于3.5亿元的业绩承诺很难完成。其亏损原因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市场持续低迷、部分地方政府财政预算投入缩减导致公司主业规模下降,二是,公司每年饱受各类计提减值损失。

“烂摊子”背后

虽然再谋易主,但在控股模式上,此次易主或将依然延续此前两次易主的模式:即接盘方少量持股,创始人团队和卖方以委托表决权的方式使接盘方成为实控人。

公告提到,“该笔交易完成后,交易对方手将获得公司不超过总股本29.9%的股份对应的表决权”,与此前广州国资和安徽国资入主模式相同。

这意味着,博世科创始人团队大概率继续留在上市公司,而其中主要成员王双飞是博世科首席科学家和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院士,博世科的环保主业或将继续保留。

安徽国资急于离场,按照约定,创始人团队必然面临着补偿压力,若按照2023年和截至2024年前三季的利润与业绩承诺的差额,创始人团队要补偿1.5亿元。此种情况下诞生的易主计划,不免让人疑惑,另寻接盘方是创始团队眼下的救急之举,还是出于公司的长远利益考虑?


无论是何种情况,相比于前两家国资,新实控人面临的困难一样都不会少。

而随着宁国国控离场,公司产业转型升级、定增补流、24.9亿大单很可能面临烂尾难题。

2024年2月,博世科曾推出一项定增预案,拟募资6.5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发行对象是宁国国控。但近一年,该定增计划一直没有新进展。


来源:互动易

此外,在博世科与宁国国控热络之际,双方曾在2023年7月签订一项在宁国市投资的合作协议,计划投资规模约10.38亿元。该计划在2024年5月升级为24.9亿元规模的“12万吨/年废旧锂电池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这是博世科业务转型和当地政府产业升级的重点项目。亦至今未见新进展披露。


来源:Wind

需要注意的是,连年亏损的博世科,目前债务压力高悬,Wind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77.5%,短期借款17.9亿元,货币资金2.28亿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孙明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