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每天上千份上市公司公告该看哪些?重大事项公告动辄几十页几百页重点是啥?公告里一堆专业术语不知道算利好还是利空?请看财联社公司新闻部《速读公告》栏目,我们派驻全国的记者们将于公告当晚为您带来准确、快速、专业的解读。
财联社1月14日讯(记者 刘梦然)此轮光伏周期波动远超以往,亿晶光电(600537.SH)去年亏损额度创下公司历年之最。据亿晶光电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9亿至-23亿元。
分季度看,公司在去年前三季度归属净利润为-5.72亿元。以此计算,公司在四季度单季亏损13.28亿-17.28亿元。在亏损原因中,公司给出解释,主要因主营业务电池及组件产品价格下跌,以及相应资产减值准备。
值得一提的是,亿晶光电在本月刚刚经历人事变动,董事长和两位非独立董事于1月8日宣布辞职,同日公司控股股东提名三位非独立董事人选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国资背景,引发国资或将入主的猜测。
资产减值导致四季度亏损额扩大
对于业绩亏损的主要原因,亿晶光电在公告中解释称,近年来光伏产品技术进步引领行业变革,光伏行业扩建产能加速释放,产能与市场需求出现阶段性供需错配,市场竞争加剧,产业链价格持续下跌,行业整体毛利及盈利水平下降。
分季度看,公司自2023年Q4开始出现单季度连续亏损,至2024年前三季度,四个季度公司归属净利润分别为-2.34亿元、-2.11亿元、-2.59亿元和-1.02亿元。
亿晶光电主营业务为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截至去年中报显示,公司具备12.5GW电池和10GW组件产能。
在全产业链售价持续下降,“量增价减”的态势下,与头部企业动辄数十GW的产能规模,以及10亿以上的亏损金额相比,亿晶光电整体产能规模适中,这也曾被认为是其抵御行业“寒冬”的一大优势。
但如同此轮周期波动远超以往,此轮“寒冬”同样让众多中小光伏企业始料未及。事实上,去年四季度,光伏各环节价格已处于磨底阶段,但公司的亏损金额却大幅增加,其原因则与减值有关。
业绩预告中,亿晶光电称基于谨慎性原则,计提了存货跌价准备,对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并计提相应的资产减值准备,对本报告期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公司目前尚未披露具体的减值测算情况。但对照同业公司情况,隆基绿能2023年计提存货和固定资产跌价准备70.25亿元,通威股份共计提资产减值62.36亿元。巨额的资产减值是光伏企业经营亏损的重要原因。
亿晶光电电池产能具体包括常州基地5GWPERC电池产能和滁州基地7.5GW TOPCon电池产能;组件开工率为40%,公司称可以从市场采购组件订单所需要的电池。
滁州TOPCon电池基地曾被公司寄予厚望。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公司在去年中报中称,滁州市全椒县投资建设的高效N型TOPCon电池项目运行良好,项目产品A级率达到97%以上,量产转化效率可达26.35%,均为行业先进水平。目前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品售价已跌破众多企业的成本线,严峻的光伏市场环境显著降低了行业内各企业的盈利能力,N型电池产能也在面临结构性调整压力。仅时隔半年,亿晶光电电池生产基地均宣布停产。
市场预测国资或将入主
值得注意的是,亿晶光电当前正处于控制权变更风险中。
根据今日公告,公司控股股东深圳市唯之能源有限公司所持公司全部25469.62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已经被全部轮候冻结。其所持有的5469.62万股定于今年2月11日10时至12日10时在阿里巴巴司法拍卖网络平台进行拍卖。公司称,如后续唯之能源被轮候冻结的剩余股票被提起法拍,则公司存在控制权变更的风险。
在股权变更之前,公司董事会已经发生人事变动。1月8日,公司发布公告称,董事会于2025年1月6日收到董事长刘强先生、非独立董事孙铁囤先生及张婷女士递交的书面辞职报告。辞职后,刘强仍将担任总经理职务;孙铁囤和张婷仍将担任副总经理职务。
与此同时,在亿晶光电同日发布的关于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增加临时提案的公告中,公司控股股东唯之能源向公司发出《关于提请增加亿晶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临时提案的函》,拟提名戴苏河先生、赵争良先生及霍智义先生为公司第八届董事会非独立董事候选人。简历显示,戴苏河现任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等职务,该企业由呼和浩特市国资局控股。赵争良和霍智义也有呼和浩特市工作背景。
由此,这引发呼和浩特市国资局后续将入主亿晶光电的市场猜测。
亿晶光电方面,除了亏损和停产风险外,公司还面临多种连锁反应。由于公司2024年度预计将计提大额资产减值准备,公司资产负债率将大幅上升,公司可能存在一定的短期偿债风险,具体准确的财务数据以公司正式披露的2024年年度报告为准。
截至去年上半年,亿晶光电资产负债率为71.95%,超过行业平均水平。据Wind光伏指数,基于50家纳入指数的企业数据统计,同期光伏行业的整体资产负债率已达到62.25%。
除了面临债偿风险,公司还涉及多起诉讼。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下属子公司在过去十二个月内累计未披露的诉讼、仲裁案件共计22件,涉及金额(部分案件未考虑延迟支付的利息及违约金、诉讼费等,下同)合计约7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