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强化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人才梯队建设,促进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进步,2024年12月18日,由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以下简称“协会”)主导,邀请国家级和省级的代表性传承人以及相关专家,共同举办了第六批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人评审会议。此次评审不仅是对申报者技艺水平的深入评估,也是对协会人才培养成果的一次全面审视。
据介绍,长期以来协会以激发技艺传承的主动性为核心,不断在人才培养的征途上探索和创新。协会突破了传统家族式和师徒间口耳相传的传承模式,创立了“香山职业培训学校”,开设了基础课程和专业小工种课程。学校邀请了来自大专院校的专业讲师讲授理论知识,并由香山帮的各级代表性传承人指导学员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而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杰出人才。迄今为止,已成功培养出一千六百多名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等技术人才。
为了吸引高学历人才,激发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积极推动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入合作,以缓解传统技艺传承人老龄化、学历水平较低、人数稀少的问题。协会与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创办“香山工匠学院”,与苏州科技大学联合组建“苏州非遗传承创新联合体(传统建造技艺类)”,旨在定向培养具有高学历的专业人才,从而提高整个行业队伍的素质和在社会上的认可度,构建起古建筑行业人才的金字塔结构。
此外,每年定期举行的评选活动是人才培养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香山帮营造协会评选传承人的基础条件相当严格:具有从事香山帮某一工种15年以上现场实操工作经验;具备熟练操作技能和现场应对各种情况能力;有参与重大古建项目施工、修缮、维护等工程或参加国际交流活动经历;担任过独立项目的负责人(把作师傅、工长、工种负责人等);有2个以上独立完成的项目作品;有明确的传承谱系;近5年内招收2人以上徒弟传艺并积极参加各种传承活动;获得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证书并经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培训、考核后确认具备香山帮高级工以上技能等级能力;由“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但需要注意的是,符合条件者仅具备申报资格,最终是否能成为传承人需要经过评审团队严格的评审、评估和考核。除了向获奖者颁发铜牌,还会在网站上公布相关信息,并优先向吴中区文旅部门推荐区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候选资格。这种层层递进的激励机制促使香山工匠们不断增进知识储备和提升技艺水平。目前,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拥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区级代表性传承人26名,以及协会传承人58名。
为保障技艺传承的规范性和连续性,自2023年起,协会陆续发布了《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规范》《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传习评价规范》以及《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认证标准》三项标准。这些标准全面覆盖了技艺流程、培养体系和产品标准,旨在全面规范传承人队伍的建设,从而提升该技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并推动其可持续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山工匠”凭借其鲜明的地域特色、行业特征、技能特点、良好口碑,以及在人才培养和技艺传承方面的杰出成就,荣获了2024年度江苏省文化旅游类劳务品牌称号。
随着数字化浪潮的兴起,苏州市香山帮营造协会顺势而动,积极运用新媒体进行多渠道宣传。2024年,通过香山帮技艺实操和数智教学公益项目,邀请了30余位大师亲临现场进行操作和讲解,制作了一系列现场实操纪录片。这些纪录片在报纸和微信公众号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并在抖音、快手等平台同步进行了7次直播,累计吸引了超过140万人次观看。与此同时,协会全面推进数智香山帮人才库的建设,将劳务品牌和高技能人才纳入技艺传承的核心栏目。通过整合人才信息、个人优秀案例、口述访谈录、三维动画等资料,以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记载,实现对技艺传承的系统性保存。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能够将珍贵的技艺保护资料永久留存,还能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吸引全社会的关注,让更多人能够随时随地通过电脑及移动客户端了解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的深厚底蕴。
在本次评审会议中,评审团队恪守公平与公正的原则,对46位申报者的个人资料进行了详尽的审查,并对他们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代表作品以及技艺传承谱系进行了深入的考证。通过现场的量化评分,最终从众多优秀者中选拔出18位技艺传承人,他们分别代表了5个不同的工种。具体是:泥水作有6位传承人(王林元、陆国华、薛兴、张建民、朱建兴、韩文清),漆作有5位传承人(张明稳、朱红林、虞跃华、张文峰、赵尧明),木作有5位传承人(王月明、顾春华、沈奋琪、孙珉、袁建华),假山作有1位传承人(金德春),以及匾对作有1位传承人(程碧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