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月13日讯 随着春节的日益临近,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昌邑老面大饽饽进入销售旺季,经过老面发酵、人工揉团、大锅蒸制而成的大饽饽成为人们生活和民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礼品和美食。

在昌邑乐春老面大饽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经过压面、揉制等环节,形状周正、上下匀称的大饽饽很快就制作完成了。再经过醒发、蒸制,一个个麦香浓郁、白嫩细腻的大饽饽就出炉了。热气散尽,再用食用色素点上胭脂红,象征日子红红火火的大饽饽就做好了。

昌邑乐春传统面食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李凤泉介绍说,昌邑老面大饽饽好吃的关键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面粉必须用当地的小麦磨的面粉,这种面粉麦香味很浓;第二是和面,和面必须使老面发酵;第三是压面,压面必须达到十遍以上;然后成型的时候,得揉一分钟左右,这样层次才明显,掰开以后能达到60多层。


据了解,昌邑老面大饽饽具有悠久的历史,清朝中后期,昌邑北部地区出现专门经营婚丧嫁娶面食的饽饽铺子,尤以孙氏乐春饽饽铺子最为出名。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怀念用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老面大饽饽,当地企业抓住这一商机,增设传统面食制作项目,“乐春”牌老面大饽饽再次重新投放市场。

李凤泉告诉记者,现在乐春面食花样很多,有面鱼、莲花卷、豆包、南瓜鱼、杂粮类等30多个品种,现在一天就得做400多袋子面,十吨左右,产品供不应求。

传统手艺让“老味道”历久弥香。如今,昌邑老面大饽饽已走向全国,北京、天津、河南、河北等地都有单独经销商。2021年,乐春传统面食制作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昌邑市民王淑兰表示,每年都会预订一些昌邑大饽饽,包括外地的亲朋好友,都会给他们寄一些,这已经成为不可缺的年货了。

闪电新闻记者 李涛 昌邑融媒 李连冰 潍坊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