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嘉宾:任泽平
经济学家、泽平宏观创始人
预计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降幅将持续收窄,在未来1~2年实现“止跌回稳”。
于帅卿/发自北京
“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第一大支柱行业,事关经济恢复、民生就业和金融风险,一定要稳发展。”近日,经济学家、泽平宏观创始人任泽平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目前,中央召开会议,对2025年经济工作定下主基调,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措施,明确要求“稳住楼市股市”。无论是从宏观政策还是楼市定调上,都释放出更加积极的信号。
面对未来发展,任泽平认为,“近期楼市利好政策力度空前,政策环境已接近2014年最宽松阶段,预计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降幅将持续收窄,在未来1~2年实现“止跌回稳”。
另外,他还提出,房地产发展阶段变了,也应该尽快调整此前的收紧措施,包括房地产从“防过热”转向“防过冷”,也不用担心取消限购引起的市场过热,当前正是放松限购的良机。
有效激发购房者热情
中国房地产报:您怎么评判2024这一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
任泽平:2024年,房地产销售整体较低迷,1~11月,百强房企销售额同比减少32.9%,销售额超千亿房企仅9家,较2023年同期减少7家;百亿房企76家,较2023年同期减少32家。待售面积高,截至2024年10月,商品房待售面积达7.3亿平方米,较2023年末上升8.6%,处于历史高位。
整体来看,房地产市场呈“前低后高”趋势,特别是“9·26”中央政治局会议后,政策持续加码,核心城市的房地产销售出现了“阶段性企稳”态势,稳定了市场信心。
中国房地产报:2024年以来,为解决房地产行业发展问题,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积极政策,涉及“白名单”“收储”、调整限购限售政策、利率调整等,您如何看待这些政策及市场效果?
任泽平:整体来看,效果是不错的。如在“白名单”方面,10月17日,中央五部门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提到将“白名单”项目的信贷规模增加到4万亿元。我认为,“白名单”规模增加及拨付方式改进,有助于完成保交房,有效保障所有合格项目获得合理融资支持,有利于民生。
收储方面,我在2023年~2024年提出过成立住房银行的构想,收储商品房用于保障房。当前,我们面临大面积的商品房库存问题,如果通过住房银行收储用作保障房,是利国利民的善政。央行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方向是对的,但3000亿元资金规模较少,1.75%的资金利率叠加配套融资和运维成本,总体成本较高,地方收购动力不足。
从限购政策调整来看,今年一二线城市加快了放松限购政策的步伐,目前仅北京、上海、深圳和海南部分城市仍在实施,但从全方位放开的城市如厦门、苏州、广州等情况来看,市场短期脉冲后仍然疲软。可见,也不能仅对放松限购有太大指望,市场止跌回稳需综合施策。
中国房地产报: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稳住楼市股市,对于这一定调您怎么看,要如何才能“稳”?
任泽平:我认为,2025年,可以从多个方面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一是需求端激发购房者热情,可以继续放宽一线城市限购、推出针对首套房或改善型住房的财政补贴政策等。二是供给端改善资源配置,对于闲置或库存较多的地区,减少供地,加快旧房改造或以租代售措施,盘活存量资产。三是在收储方面,资金规模要大、利率要低、期限要长。四是对供需两方提供金融支持,首套房贷利率可以进一步下调;金融机构也要加大对优质房企的融资支持,对按政策要求发放“白名单”贷款的商业银行进行免责,同时针对困境房企实施专项债务化解方案等。
通过上述行动,有助于改善民生、救助房企、改善地方财政和防止烂尾楼风险,一举多得,见效也会好。
中国房地产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2011年以来首次改变货币政策立场,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任泽平:是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到,货币政策要“适度宽松”,这一提法曾在2008年~2010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提出过,时隔14年再现,足见力度。据此判断,预计2025年将有更大力度降息降准落地,累计调降政策利率可能会在50BP左右,累计降准200BP左右。降准、购债等多渠道释放中长期资金,将维持流动性宽裕,更大力度满足市场对中长期资金需求。
“三招”可救房地产
中国房地产报:从目前来看,房地产行业发展中遇到的最难的问题是什么?
任泽平:我认为,主要是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如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复苏基础不牢、居民就业收入预期不稳等,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
中国房地产报:对此,您有何建议?
任泽平:短期来看,三招可救房地产。
一是组建5万亿元以上的大型住房银行收储,收购开发商的土地和商品房库存,用于租赁房、保障房,但利率要低、期限要长、规模要大、分配要公平,方能有效果。
在利率方面,当前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年利率1.75%,建议降至1.5%及以下,让国企收储的收益能够覆盖成本;期限方面,当前设立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期限1年,可展期4次,考虑到保障性住房项目期限长、回款期限长达15~30年,因此收储相关资金期限要与项目回收期匹配;规模方面,3000亿元或是初步尝试,政府收储模式是解决房地产困境的有效路径,未来需持续加码,我认为要将全国住房去化周期压缩至18个月内,所需的资金总量要加码至5万亿元;监管方面,收储来的商品房定位为廉租房、保障房,要强化公平分配和兜底作用,保障住房困难家庭居住需求。
二是持续降息,包括降低存量房贷利率,配合降低相关税费,减少购房成本,为居民减负,并通过降准等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三是全面取消限购,回归市场化,释放刚需和改善型需求。
现在,一线城市广州已经全面放开,后续深圳、上海也可以全面放开限购,北京则可以先放开五环外和大户型的限购,以支持刚需和改善型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长期来看,以“城市群战略、金融稳定、人地挂钩、房地产税和租购并举”为核心,可以加快构建房地产新模式。
中国房地产报:对于2025年房地产市场有什么预判,还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任泽平:我预计房地产销售和投资降幅将持续收窄,在未来1~2年左右会实现“止跌回稳”。
不过,当前,中国城镇化率为66.2%,加上改善型需求,房地产市场还有较大空间。根据我们的测算,2024年~2030年,我国住房需求总量约65亿平方米,年均新增住房需求约9.3亿平方米/年,并不会大幅下跌至较低水平。从结构看,2024年~2030年,刚性需求、改善性需求、更新需求占比分别为29%、41.1%、29.8%,改善性需求会成为我国住房市场最大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