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日本全面占领东北后,“国联”调停要求“满洲自治”;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的“陶德曼调停”,蒋介石政府同意“内蒙自治”;1941年的日美和谈,美国要求日本撤出中国内地,“满洲国”维持现状。这三次所谓的和谈,都是在出卖中国利益,每一次中国都面临着永远失去东北等地的风险,天佑中华。
一、“国联”调停,要求“满洲自治”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不顾日本迅速占领东北的事实,奉行的“不抵抗政策”,致使30万东北军不战而败,东北3000万人民沦为亡国奴。自己不抵抗,却寄希望于“国联”调停,现在看来是多么的卑微与可笑。
注:在对日决策会议上,蒋介石明确提出:“此时唯有诉诸公理,将日本侵占东三省之事实交由国际联盟合法仲裁,伸张正义,军事上则对日忍让,不予抵抗”。而日本是当时“国联”的四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亚洲唯一的“列强”。
1932年,“国联”行政院派出原英属印度总督李顿为首的调查团,赴中国东北实地调查,了解日本在中国发动“九一八”事变而形成的满洲问题”。同年10月《国联调查团报告书》在东京、南京和日内瓦同时发表:
1、首先报告书上承认了“满洲国”是日军以武力强加而形成的,不是东北当地人民的想法;
2、但被列强掌控的“国联”,为在中国获得利益,无耻的建议在保持中国主权前提下,实现“满洲自治”,由“国联”派专人指导;
3、为安抚日本,“国联"还建议中国尊重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居住权、经商权。在日本从中国东北撤军后,中日两国可以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这明显是英法主持的“国联”,企图以国际共管取代日本独占,而不是为中国做主,要求日本将东北归还中国。
“李顿调查团”成员
注:这份报告书对“一切依靠国联”、“一切听从国联”的蒋介石政府而言,无疑是当头一棒。对此,蒋介石在10月9日夜的日记上记下:“李顿对于调停之主张,亦太怕日寇矣!呜呼!以弱国而谈外交,又欲于外交中图自主自强之道,乃非此不可。余于是又知昔者郑子产之慎于辞命之用心苦矣!”
当时的日本政府,有心同意“国联”的调停,毕竟只要“满洲自治”,日本有一万种办法控制东北。但日本军方对“国联”明目张胆,想抢走自己在东北利益大为恼火,同时激烈反对本国政客的妥协。1932年,主张妥协的日本首相犬养毅,被日本少壮军官枪杀在自己家里。新任首相斋藤实上台后,拒绝了“国联”要求日本从中国东北撤军的决议,宣布退出“国联”,继续强占中国东北。
注:如果日本同意这个方案,蒋介石政府就尴尬了。是你自己不抵抗,非要把东北问题提交国联的,现在“国联”提出解决方案,你同不同意?你同意了,就是卖国贼,留下千古骂名;你不同意,那“理亏”的就是中国了。
二、“陶德曼调停”,日本要求蒋介石政府同意“内蒙自治”,承认“满洲国”
1937年,当日本军方一意孤行,挑起卢沟桥事变时,中日两国政府都没有做好全面、长期战争的准备。同年10月,双方共同邀请德国作为中间人来调停中日冲突。
在中国军队节节败退的情况下,日本外务省狮子大开口,提出了包含“内蒙自治”、“停止抗日”、“共同防苏”等七项和平条件。被打得失去信心的蒋介石,认为日本提出的条件并非亡国条件,决定接受德国调停,与日本议和。
调停期间,日本军方为取得更大的利益,攻陷了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日本政府也顺势追加了包括“承认满洲国”和向日本进行战争赔偿等四项条件,受到了蒋介石的激烈反对,调停失败。
德国驻华大使陶德曼“调停”
注:如果当时日本不修改和谈条件,就此和中国达成议和,那中国的东北、华北、内蒙甚至上海都在日本人的控制之下了,中国实际上就沦为日本的保护国了。
三、二战初期的“日美和谈”中,美国提出条件,只要日本从中国内地撤军,满洲国可以维持现状
1941年日本国内经济面临崩溃,无力购买美国的高价战略物资。只得冒险进军东南亚,挑战了美国的利益。当时,美国正准备全力支持欧洲对抗德国纳粹,不想和日本开战,提出了“谅解案”:
1、要求日本停止在亚洲的军事行动,从东南亚和中国内地撤军;
2、同意维持“满洲国”现状不变,满足日本的石油供给。
美国人这个谅解案,其实可以把日本拉出战争的泥潭,而且还保留了日本在中国抢夺的所有利益。日本现任首相东条英机和前任首相近卫文麿都对这个条件动了心,但仍阻挡不了日本军方要求占领中国全境,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狂热的军国主义浪潮。
最终日本内阁还是决定对美开战,拼死一搏。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变发生,太平洋战争正式爆发,中国抗日战争也走向新的转折点。
注:如果日本接受了美国“谅解案”,太平洋战争就不会爆发,日本的国力就不会严重受损。就彻底地控制了中国东北,坐拥本土、中国东北、台湾、朝鲜半岛等地的日本,是妥妥的东亚霸主。同时,有了美国人的背书,中国根本没有力量同时对抗日本和美国呢,东北可能就不是东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