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北京市海淀区航天图强小学努力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提升学校科学教育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倾力培育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能力的未来科技创新人才。
做好科学教育顶层设计
只有站得高,才能走得远、走得稳。航天图强小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做好科学教育顶层设计,设立了科学教育管理中心,统筹协调各部门资源,形成了由校长挂帅的科学教育领导小组,制定了学校《教育发展规划》与《科学教育“十四五”规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工作举措。从校本课程、课堂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此外,学校还发布了《科学教育管理指南》《科学教师岗位工作指南》《科技社团建设管理指南》等文件,制定了特色经费管理、教师激励评价和常态管理制度,确保学校科学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高屋建瓴的顶层设计,为学校科学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与强大动力,让学生能够接受更加优质的科学教育。
打造科学教育校本课程
航天图强小学积极构建以“星云课程”“恒星课程”“星系课程”“行星课程”为核心的科学教育课程群,教学内容涵盖了从“基础普及”到“高端培养”的各个层面,建立了“科学与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与创新”“科学与树人”之间的综合联系。
“星云课程”为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奠基。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将《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提到的1-6年级的78个“学生必做探究实践活动”进一步细化为观察、实验、探究、制作4个方面,同时探索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和态度责任。
“恒星课程”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赋能。学校以实践为导向,在“星云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小课题” “小论文”“小制作”“小种植”“小发明”等学科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星系课程”为跨学科整合助力。学校以项目式学习为依托,结合课内外资源,将科学与数学、美术等学科紧密结合,通过“启航—乐航—志航”3 级航天英才课程结构,实现学科融合与渗透,推动学校航天教育深入发展。通过科技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展示成果,如科学幻想画、天文艺术画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行星课程”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多种可能。学校通过科 技社团、研究实验室等形式,为有潜质的学生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学校开设了天文、科创、机器人、3D 打印、4D 创意空间、无线电测向、单片机等 35 个科技类社团,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
营造科学教育良好生态
良性的科学教育生态,需要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为了拓宽学校科学教育的渠道,航天图强小学积极实施“优质资源‘请进来’、学生教师‘走出去’”举措,构建了“专家引领、家校协同”的育人资源体系。
学校聘请多名知名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科学专家团”,定期开展“科学家进校园”活动,为师生带来前沿的科技知识和实践经验。同时,学校还成立了由上百名来自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 (以下简称“航天二院”) 等科技单位的学生家长组成的 “家长讲师团”,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和指导。
学校与多家科学教育场馆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北京天文馆等,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科技的魅力。
此外,学校还与航天二院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学生参观火箭基地和航天发射场。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更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收获科学教育丰硕成果
航天图强小学毗邻航天二院,前身是航天二院子弟小学。在 70 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校逐步形成了以天文、航天、科创为龙头的点面结合的科技教育特色,实现了科学教育的普及与提升,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一体化协同推进。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学校科学教育成绩显著,形成了教育特色和优势,先后获评首批全国天文科普教育特色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教育示范学校,爱科学、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
未来,航天图强小学将秉持“让每一颗星都闪耀自身的光芒”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
文字|黄学英 王东梅 李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