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深刻道出了许多人对看病贵的无奈与心酸……

而当听闻国产药“硫酸多黏菌素 B”在国外仅售 65 元,在国内却高达 2300 元时,这种无奈瞬间转化为了愤怒与困惑。

同样的药品,为何国内外价格存在如此悬殊的差异?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国内外售价的天壤之别】

注射用的“硫酸多黏菌素 B”,这种在国外售价普遍在 100 元以内,甚至在孟加拉国仅需 23 元就能买到一支的药品,在国内却如同披上了一层奢华的外衣,价格一路飙升至令人咋舌的 2300 元。

这一价格差异,绝非简单的数字对比,而是深深刺痛了广大民众的心。



当国外的患者能够以低廉的价格轻松获取这种救命药时,国内的患者却不得不在高昂的药价面前望而却步,甚至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困境。

这种鲜明的对比,引发了民众对国内药品定价机制的深深质疑,也让人们对医药行业的公平性和合理性产生了强烈的关注。



据相关调查显示,注射用的“硫酸多黏菌素 B”的实际成本价仅为十几元,然而在国内市场上,其售价却高达成本的上百倍。

如此巨大的背离,让人不禁瞠目结舌,这其中,企业的贪婪无疑是主要推手,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他们不惜违背基本的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将患者的生死置之度外。



除此之外,市场垄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部分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掌控了该药品的生产和销售渠道,肆意抬高价格,使得患者成为了待宰的羔羊。

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患者的切身利益,也对整个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阻碍了行业的良性竞争和进步。



【垄断联盟是如何形成的?】

“硫酸多黏菌素 B”的原料供应,是这场垄断闹剧的起始点。

民营企业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武汉科德医药有限公司、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三家药企,实际控股股东相同,人员、办公地点混同,宛如一个紧密结合的利益共同体。



早在 2010 年,武汉汇海就与丹麦雅赛利公司签订协议,成为其在中国市场的代理商。

自 2016 年起,他们通过给予丹麦雅赛利中国区销售负责人好处费,成功阻止该公司向其他企业销售原料药,从而牢牢掌控了中国市场整个原料药的供应渠道。

这种不正当的手段,使得其他药企在原料获取上困难重重,为他们后续的垄断行为奠定了基础。



在控制了原料供应后,武汉汇海将目光投向了生产环节。

由于当时全国只有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具备生产“硫酸多黏菌素 B”的资格,且一直未投产该药,武汉汇海遂与上药生化达成合作意向。

武汉汇海负责供应原料药,上药生化则负责药品申报和生产,并授予其制剂独家经销权,上药生化从中收取加工费。



在销售环节,双方更是紧密配合,根据武汉汇海的指示,上药生化出面与全国各省药品招采部门对接,进行挂网报价,并按照武汉汇海的要求开票销售给流通企业,获得制剂销售收入。

通过这种方式,二者共同商定招投标事宜,操纵价格,严重限制了市场竞争,使得该药品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居高不下,患者成为了他们垄断行为的受害者。



【12 亿罚单】

面对“硫酸多黏菌素 B”如此离谱的价格差异,监管部门迅速行动,展开了深入调查。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成立了专项调查组,对涉事药企进行全面清查。

调查人员不辞辛劳,奔赴各地,深入药企的生产基地、销售渠道以及相关的医疗机构,收集证据。



他们仔细审查药企的财务账目、购销合同、发票凭证等资料,以查明价格虚高的具体环节和手段。

同时与药企的管理人员、员工进行谈话,了解企业的经营策略和内部运作情况。

通过这些努力,监管部门逐渐掌握了药企垄断市场、操纵价格的确凿证据,为后续的处罚提供了坚实的依据。



2023 年 12 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对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武汉汇海医药有限公司、武汉科德医药有限公司、湖北民康制药有限公司四家企业处以总计约 12.19 亿元的罚款,并责令其立即整改。

这一处罚决定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医药市场引起了巨大震动。



涉事药企的股价大幅下跌,企业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其他药企也纷纷引以为戒,开始重新审视自身的经营行为,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价格策略。

市场上的药品价格也开始出现松动,一些原本价格虚高的药品逐渐回归合理区间,患者们看到了药价下降的希望,对监管部门的行动表示高度认可和支持。

这一罚单不仅是对违法药企的严厉制裁,更是对整个医药行业的一次有力警示,彰显了国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民众权益的坚定决心……



【医药市场乱象】

在“硫酸多黏菌素 B”事件中,涉事药企的逐利行为令人发指,它们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惜采取不正当手段,垄断市场、操纵价格,完全将患者的利益抛诸脑后。

这种疯狂的逐利行为,不仅让患者承受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许多患者因为买不起药而延误治疗,甚至失去了生命;也严重破坏了医药行业的正常秩序,使得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荡然无存。



药企本应是救死扶伤的天使,如今却沦为了贪婪的逐利者,这无疑是对医药行业初心的背离,也是对社会信任的严重伤害。

这一事件也充分暴露了我国医药监管体系存在的漏洞,在药品价格监管方面,监管部门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 “硫酸多黏菌素 B”价格虚高的问题,导致这种不合理的价格现象持续存在了很长时间。



这反映出监管部门在信息收集、价格监测以及执法力度等方面存在不足。

除此之外,在市场准入和反垄断监管上,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未能有效预防和打击药企的垄断行为。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监管部门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完善监管制度,提高监管能力。

建立更加严格的药品价格监测机制,及时掌握药品价格动态;加强对药企的日常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要强化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维护医药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

只有这样,才能让民众真正用上价格合理、质量可靠的药品,保障民众的健康权益。



【结语】

“硫酸多黏菌素 B”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医药市场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和切身利益,重建信任迫在眉睫。

药企要深刻反思自身的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而不是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



广大民众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关注药品价格政策和市场变化,遇到不合理的药价现象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共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只有政府、药企、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逐步重建医药市场的信任,让药品价格回归合理区间。

确保广大民众能够用得上、用得起放心药,推动医药行业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资料:

中工网在2024年1月4日关于《四家药企缘何被罚12亿元》的报道



鲁中晨报在2023年12月23日关于《4家药企,被罚12亿!》的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