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易汽车2月8日报道
2025年开年,广汽集团在战略调整与市场层面动作频频。
一方面,广汽官宣换帅,冯兴亚“接棒”曾庆洪,广汽集团迎来了新的“掌舵人”。
另一方面,旗下合资品牌广汽丰田推出“一价到底”和“一保到底”购车福利,打响了开年合资官降第一枪,通过大幅降价和终身质保政策抢占市场。
这两大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是广汽集团在行业剧变的洪流中,主动求变的决心。
回看2024,广汽集团正在经历一场漫长的车市寒冬,销量骤减、净利暴跌,作为市值曾一度超过2100亿,手握广丰、广本两大“吸金”合资品牌的车企巨擘,广汽集团销量、业绩双双遭遇滑铁卢。
旗下合资品牌后继乏力,自主品牌造血困难,新能源转型缓慢等矛盾的日渐凸显,更为严峻的是,在新能源大势之下,合资新能源与燃油车的凛冬才刚开始。
2月6号,在广汽集团发布的"开门红动员誓师大会"视频中,冯兴亚首次以广汽新掌门人的身份亮相,并喊出“让我们背水一战,创新求变,决胜未来”的口号。
不难看出,变革,已成为广汽第一重要的关键词,正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找到广汽生死突围的新路径,就是广汽“舵手”冯兴亚接下来必须要走好的新长征。
冯兴亚喊出“背水一战”口号,鼓舞士气之外,还带着些许悲壮的意味。
曾经的广汽,是中国最赚钱的车企之一,坐拥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两大日系合资品牌,并培育了自主品牌传祺与新能源品牌埃安,形成了合资与自主共进,传统燃油与新能源并行的态势。
2016年,“曾冯组合”高位接棒张房有后,一个主导战略与技术布局,一个主导品牌与产品规划,不仅把广汽集团销量从160万辆拉升至2024年的200万辆规模,还将广汽集团带入全年营收“千亿时代”,铸就了广汽最为光彩夺目的流金岁月。
与2016年不同,冯兴亚此次接棒,正值广汽集团“低谷”,面对史上最差财年,摆在冯兴亚面前的,是广汽内忧外患下的生存压力。
2024年,广汽集团累计销量200.31万辆,同比减少20.04%,归母净利润仅为8亿元到12亿元,同比减少72.91%到81.94%,预估扣非后净利为-33亿元到-47亿元,同比减少192.37%到231.56%,这将也是广汽集团20年来的首次亏损。
这一颓势首先源于合资品牌红利消退,广汽业绩全面承压。作为广汽重要支柱的合资品牌——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2024年销量共计120.9万辆,同比下滑了24%;
其次,自主品牌跛脚前行,新能源布局失衡。埃安2024销量累计48万辆,同比下滑21.9%,且过度依赖B端市场,一度成为“网约车”的代表,一定程度上影响在个人消费市场的品牌形象定位;高端品牌昊铂年销不足2万辆,品牌认知度与产品力尚未突破;尽管广汽传祺2024年实现2%的微增,但其主攻的MPV市场并非主流赛道;
此外,自主板块在新能源领域短板明显,纯电产品竞争力不足,插混与增程技术储备滞后,其他自主品牌的崛起,也持续挤压着广汽集团的生存空间,广汽“躺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由此可见,造成当下不利局面的原因,不仅仅是其他自主品牌的挤兑,更是品牌战略,技术路线及市场竞争策略等重要决策上的滞后与失误,导致广汽失去先发优势。
要止跌回升,广汽需要的是全新“洗牌”,也就是更为全面、彻底的改革,冯兴亚从曾庆洪手里接过来的不仅是执掌广汽这艘巨轮的权利,也承担着巨轮转向的重任。
正如冯兴亚所说:“广汽不能等,我们无法改变外部环境,但可以改变自身,改革、调整、转型是广汽的必由之路”。
这不仅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更需要坚定有力的行动,所幸,在“曾冯组合”交棒前,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已经开始,能否将广汽集团带出亏损的泥淖,成败就在此一举。
创新求变,冯兴亚给自己定下了一个三年之期。
早在曾冯交棒之前,2024年Q4,新董事长冯兴亚就早已拉开改革大幕。
其中最重磅的则是由冯兴亚主导的针对自主品牌变革的“番禺行动”计划,称未来要用三年时间呈现出一个“全新广汽”。
再造一个“全新广汽”,首先,自主板块要全面崛起。
之所以先对自主品牌发力,冯兴亚认为,这是顺应市场与时代之选,整个中国市场的竞争主体、市场结构都在发生根本变化,将自主品牌拿到集团层面来运营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番禺行动”这个药方的核心就在于资源整合,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总部搬迁至广州番禺汽车城,管理模式从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并通过开启自主品牌集团一体化运营,降本增效。
主要包括整合自主品牌板块的产品、采购、财务和营销领域,成立产品本部、采购本部、财务本部和包含传祺营销本部、埃安营销本部、昊铂营销本部在内的品牌营销本部等等。
通过营销领域一体化改革,进一步明确三大品牌的定位和区隔,有效利用营销资源,可最大化精简流程。
另一方面则是,重新梳理产品布局加大研发投入。未来三年,预计将推出22款全新车型,其中2025年将上市7款车型,全面覆盖EV、PHEV和REV等所有主流新能源动力形式,2025年埃安将正式进军插混、增程汽车市场,传祺将开发一系列车型,覆盖轿车、SUV、MPV全品类,并且冲击纯电及增程市场。
在研发和产业投入上,计划投入达500亿元,2027年实现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的60%以上,挑战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的目标。
由此可见,全力发展自主品牌成为广汽集团接下来的重要方向,冯兴亚通过推动自主一体化运营策略,优化系列产品矩阵布局,重塑品牌价值,挑战2025年15%的年度销量增长目标,以期带领广汽集团重回上升通道。
其次,“强自主”的同时要“稳合资”。
毕竟,即使在合资滑坡的当下,2024年,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的销量之和仍有近120.9万辆,依然占广汽集团整体销量的60.34%,稳住合资基本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冯兴亚明确指出,合资品牌作为广汽集团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集团将始终坚持合资合作与自主创新并重的战略方针不动摇。
此前,比如本田纯电品牌“烨”和首款新车P7的推出,以及广汽丰田首款自研智能纯电产品铂智3X,搭载端到端的智驾能力,有效提升了品牌智能化形象及在纯电领域的影响力,这些都是一些不错的尝试。未来,广汽旗下的合资品牌通过优化产能、引入新技术平台等方式,或许可在新能源领域找到新的突破点。
再次,除了内部整合与变革之外,还要“拓生态”,与华为的合作就是重要代表。
中国汽车产业在智电时代逐渐强势,智能化也已经成为普通消费者选车的重要因素,实现智能化转型,补齐短板是广汽集团的重中之重。
在冯兴亚的主导下,广汽与华为投资设立GH项目公司,共同打造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将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和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打造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全新汽车品牌,定位30万元级豪华智能新能源车的首款概念车,此前已经亮相,这无疑可以帮助广汽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更进一个身位。
与华为的合作是一块智能车市场的敲门砖,但是并不是“铁饭碗”,在众多车企纷纷与华为合作的当下,虽然“含华量”一度成为征服汽车市场的重要卖点,也是很多普通消费者购车的重要因素,但只有打造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才能有竞争中胜出的可能,这也是广汽需要着重发力的地方。
此外,广汽集团,还将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布局海外生产基地,广汽集团目前已在海外布局了6大仓库,首个海外CKD工厂,马来西亚吉隆坡泗岩沫工厂已竣工,印尼工厂预计也将在2025年投产,按计划,广汽集团将在2027年进入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
从去年11月广州车展,冯兴亚发起“番禺行动”开始,仅仅过了不到三个月,广汽集团已经发起系列变革,整体的改革脉络已经初现。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面对汽车行业从传统汽车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全面过渡,新能源汽车产品结构快速变化的时代,车市也是瞬息万变,跑赢这场变革时代的“生死时速”,广汽集团无疑是下定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广汽这次换帅,其实不仅是简单的人事更迭,更是战略重心的彻底转向,冯兴亚面临的考验在于:如何在合资品牌衰退与自主品牌未强的夹缝中,通过组织改革、技术投入与开放合作实现在电动化、智能化赛道的“换挡超车”。短期看,价格战与研发投入或加剧阵痛;长期看,唯有坚定推进“创新求变”,方能重现往日风光。
正如冯兴亚所言:“我们无法改变风,但可以调整帆的角度”,这场转型的成败,将决定广汽能否从“合资依赖者”蜕变为“自主领跑者”,相信冯兴亚的“番禺行动”,只是好戏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