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份电车在国内市场遭受重挫,某车企的月销量跌至30万辆,比去年的高峰期50万辆下降了不少;新造车企业中,月销量最高的仅为3.4万辆,而去年销量最高的则达到5万辆。燃油车看到了希望,不过日本双强的表现却迥然不同,本田继续衰退--销量腰斩,丰田逆势增长,在经历了电车的猛烈冲击后,日本双强却走出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广汽公布了1月份的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广汽本田销量仅有1.5万辆左右,同比暴跌57%;广汽丰田在去年遭遇下跌之后,1月份却突然增长,销量达到5.7万辆,同比增长了11.7%。

本田和丰田都深受中国汽车市场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导致他们连年销量下滑,不过面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本田的调整明显缓慢许多,本田曾推出了数款电动汽车,却未能获得市场的认可。

丰田则积极迎合中国市场,推出了多款电动汽车,价格更为实惠;去年下半年更决定深入与中国汽车产业链合作,推出一款车型,除了外壳是丰田自己设计之外,三电系统、智驾系统、座舱都由中国供应商提供。

丰田放下身段,在这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中,其实已取得一些成效,有数据指出丰田在中国的汽车销量中,已有三分之一是电动汽车,这也让丰田在中国汽车市场的销量下滑幅度显著小于本田和日产。

当然更重要的是丰田敢于降价,丰田大举对卡罗拉和凯美瑞降价,卡罗拉跌到7万多,凯美瑞跌至12万多,大幅度的降价也帮助它更好地稳住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今年以来丰田也进一步对SUV车型锋兰达、威兰达等进行降价,诸多车型的降价最终帮它取得了销量的增长。



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发起猛烈攻势其实同样离不开价格战,2024年国内电动汽车强企大举降价,降价幅度达到4万到7万,最低价的电动汽车跌至7万上下,由此它也迅速取得销量倍增,月销量一度达到50万辆。

由此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仅仅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给消费者带来的新鲜感,更因为价格的实惠,在它的影响下,2024年底已有多家新造车推出10多万的车型,这些车型的推出也帮助了这些车企取得销量的增长。

面对国产汽车的猛烈攻势,诸多外资车企也选择了跟进,日产的轩逸、大众的朗逸都降低到7万左右,这同样帮助这两款车型站稳了国内轿车销量前三名,只不过日产的其他车型竞争力不足,导致日产整体销量继续大跌。

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的变化,促使外资车企选择了跟随,除了丰田跟随大举降价之外,宝马则经历了犹豫到坚决降价的过程。宝马在2024年7月份突然宣布舍弃价格战,销量迅速大跌至周销7000多辆,2024年9月份后宝马放下了身段,全数降价,宝马的销量也迅速回升,周销量最高达到2万辆,最终宝马保住了中国豪华车市场第一名。

宝马、丰田取得的成绩,让他们决心在今年进一步降价保量,相比起国产汽车企业,宝马、丰田这些车企的优势在于他们在中国以外市场拥有更大的销量,中国市场仅为丰田贡献17%左右的销量,而丰田在欧洲和美国还在涨价销售,海外市场获得的利润支持这些企业加大在中国市场的降价力度。



相比起外资企业,国产汽车企业今年进一步价格战则面临更严峻的局面,某车企在2024年底被供应商吐槽压榨利润,新造车当中仅有两三家取得了盈利,他们在资金方面的劣势让他们在迎战外资车企的价格战方面将缺乏底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