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冲动是魔鬼”,林老师不会想到,自己会因为一颗糖引发的矛盾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还因此被拘。

本来是一堂很普通的拓展课,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林老师想出了用糖果激励的办法,万万没想到的是,一个学生因为没得到奖励而情绪失控,直接拿起水枪滋了老师一脸。



学生居然当众对自己挑衅,林老师一气之下拖着孩子来到窗边,吓唬要把他“扔下楼”去。虽然事后林老师解释窗户并没有打开,自己只是想给孩子一个教训,但家长知道后火冒三丈,直接报警 + 投诉教育局!

教育局一开始只是对老师进行批评教育、让老师给道歉,但家长觉得太敷衍,不依不饶,把事儿捅到网上。在网上引发轩然大波。有人痛骂“暴力教师必须严惩”,也有人感慨“现在的老师太难了,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在舆论压力下,教育局最终给了老师记过处分,公安机关还行政拘留了老师。



失事情其实发生在4月份,离现在也有一个多月了,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也进行过沟通,但最后家长还是觉得教育主管部门的处理不满意,选择在网络曝光。稍微冷静想一想就可以知道,老师真的会把孩子扔下楼去?林老师的做法只不过是在维护自己可怜的师道尊严罢了,虽然做法的确过激,但应该没有对孩子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

家长认为,林老师的行为对孩子造成了心理创伤,孩子因受到惊吓而厌学,所以不依不饶,甚至要求学校开除老师。一个孩子在课堂上对着老师劈头盖脸地滋水,这种做法难道不应该教育吗?的确,老师的教育方法过激,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不是就到了非要开除甚至拘起来的程度呢?



当然,林老师的遭遇也给教育工作者们提了个醒,面对学生的挑衅,断不能冲动行事,方法比情绪更重要,那应该如何进行处理呢?

首先老师要冷静,稳住局面,深呼吸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必要的时候暂时离开教室,避免矛盾激化。接下来最好找学生单独谈话,倾听原因,了解因何挑衅,是不满、误解还是情绪积压,再严肃指出错误。告知辱骂,攻击老师可能面临的后果,如警告,记过等等。



必要的时候要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对家长客观描述事实,不指责,不诉苦,强调对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如果学生有心理问题,联系心理健康老师进行疏导。

林老师的悲剧,是情绪失控下的两败俱伤。惩戒不等于发泄,对学生要守“不体罚、不侮辱”的底线。对于挑衅的学生,学校,家庭也不能一味纵容,正如一位网友所言:“老师不敢管,家长不会管,最终社会替你管。”



教育当然需要“戒尺”,但更需握尺人的智慧。回看林老师事件,若他当时能冷处理、巧沟通,结局或许大不相同。面对学生的挑衅,老师要做的,不是吓唬学生,而是用智慧赢得尊重;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味护短,而是教会孩子承担责任。毕竟,今天我们对“熊孩子”的纵容,可能就是明天社会对他们的毒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