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对联文化,那可是深受世人的喜爱呀。

您看啊,普通人家逢年过节、娶亲嫁女,都会在门上贴喜庆的对联,文人聚会时还会用它来切磋较量彼此的才学,甚至街坊邻居日常聊天,时不时还会冒出一些俏皮对子……

毕竟对联这玩意儿讲究对仗工整、平仄押韵,但最妙的还是那藏在字里行间的机锋——既能夸人,也能损人,还能藏锋调侃人。

小小的两行字之间藏着大学问,也流传着不少关于它的有趣故事。



话说在江南有个小镇,镇上有个姓田的大地主,按理说有钱有势就该积德行善,可他偏不。仗着自己财大气粗,勾结官府,干尽了坏事。

周边百姓的地,只要他看上了就想法子强买强卖;租他田地的佃户辛苦一年打下的粮食,一大半都得交给他。要是有人敢反抗,他就派家丁去恐吓,甚至大打出手。

大家被他欺负得苦不堪言,可又害怕他的势力,只能把苦水往肚子里咽,背地里都骂他是 “活阎王”。

或许是报应,田地主家子嗣单薄,膝下就一个女儿田招弟。名字叫招弟,却也没给家里招来个弟弟。作为田家唯一的后代,田招弟从小被宠得没边儿。

田地主为了让女儿显得有文化,花大价钱请了好几个先生教她读书识字、吟诗作对。可她心思全在打扮上,读书倒成了应付差事。不过仗着家里有钱有势,学了点皮毛的她还喜欢到处显摆“才学”,乡亲们见了都摇头叹气。

一天田招弟心情不错,又带着一群家丁耀武扬威地到处晃悠。家丁们在前面大声吆喝着,路人看到田招弟来了,都赶紧躲到路边,生怕惹上麻烦。



一个九岁模样的男孩蹲在街角专心的玩石子,没注意到田招弟一行人,家丁们不耐烦地上前一推。

孩子“扑通”一声摔在地上,田招弟等人不仅不认错,而且还倒打一耙,“哪里来的野孩子不长眼睛,挡了小姐的路!还不赶紧给我赔罪!”

小男孩爬起来拍拍灰,站起来梗着脖子说:“是你们先撞我的!凭什么让我赔罪?”

这屁大点的小孩居然敢和我顶嘴,田招弟一听,顿时火冒三丈,当即就想命人揍他一顿,但此时周围已经围了不少人指指点点,她转念一想倒不如先出个对联让他对,对不出来给他点颜色看看别人就无话可说了。

她冷笑着说:“哼,看你伶牙俐齿的,那我出个对联,你要是能对得上,这事就算了;要是对不上,就给我磕头认错!”

说完她瞥了小男孩一眼,得意地说出了上联:“人上有人人压人”。这话表面是说人外有人,实际上就是在显摆自己田家有钱有势,压小男孩一头。



周围的百姓都知道田招弟这是故意刁难,不禁提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没想到小男孩抹了一把脸,挺直了腰板,眼神坚定地看着田招弟,不紧不慢的说:“天外是天天外天!”

“这世上比天还高的地方多了去了,比您厉害的人也多着呢。做人不能太霸道,得知道天外有天的道理,不然迟早要吃亏!”

小男孩的这番话,既工整地对上了田招弟的上联,又暗暗批评了她仗势欺人的行为,大伙听了都忍不住叫好,周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原本还趾高气扬的田招弟,这下子脸色变得煞白。她怎么也没想到,一个毛头小孩居然能对出这么绝妙的下联,还把自己说得哑口无言,自尊心驱使她立马就想叫家丁抓人。

可刚转身就听见人群里传来一声冷笑:“田姑娘,对对联讲究‘以理服人’,你这上联出的好,藏刀带刺的,可这小娃的下联更是极好,你这输得可不冤!”

田招弟看着周围百姓那似笑非笑的表情,还有渐渐大起来的议论声,她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最后只得恶狠狠地瞪了小男孩一眼,转身便带着家丁灰溜溜地离开了。



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集市上爆发出一阵欢快的笑声,大家心里那叫一个痛快。

这个聪慧勇敢的九岁小男孩,也因此成了小镇上人人称赞的小英雄。这则对联趣事,更是被大家传来传去,成了一段佳话。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