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隆一声巨响,凤阳鼓楼顶部的琉璃瓦如暴雨般倾泻而下,烟尘瞬间吞没了这座矗立了650年的明代地标……
现场直击:古楼瓦片轰然坠落
5月19日傍晚6点半,安徽凤阳鼓楼顶部东侧突然发生大面积瓦片脱落,现场烟尘弥漫,碎瓦飞溅。目击商户称,坍塌仅持续一两分钟,“像下冰雹一样”,所幸无人员伤亡。这座1995年重建的鼓楼,在去年刚完成耗资341万元的维修工程,却因“质量达标合格”的验收结论引发全网哗然。
维修争议:341万工程仅用一年就塌?
据官方通报,凤阳鼓楼自2017年便零星出现瓦片脱落,2023年2月因隐患加重启动维修,同年9月施工,2024年3月竣工。然而,中标单位黄山市徽州某建筑安装古典园林有限公司的施工记录却存在矛盾——合同显示工程应于2024年2月完工,但黄山市建筑协会官网称“2024年6月5日通过验收”。更蹊跷的是,合同金额341万元,实际结算仅290万元,缩水近15%。
古建保护之困:修旧如旧还是表面功夫?
凤阳鼓楼台基于1989年被评为省级文保单位,但楼体为1995年复建。此次维修内容包括更换瓦片、加固檐板、翻新斗拱等。有网友质疑:“300万修楼,为何连瓦片都铺不牢?”当地文旅局回应称已成立调查组,将彻查设计、施工、监理全流程。而鼓楼景区自20日起封闭,复开时间未定。
文物修缮不能“带病验收”
- 验收疑云:竣工仅14个月便坍塌,所谓“质量达标合格”是否走过场?
- 资金流向:341万预算缩水至290万,差额去向需透明化。
- 长效管理:古建筑维修后缺乏定期维护,或为事故埋雷。
结语:凤阳鼓楼的瓦片,砸碎了公众对文物修缮的信任。当古建沦为“维修-坍塌-再维修”的怪圈,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琉璃瓦,更是对历史的敬畏。目前调查组已介入,真相能否揭开“合格工程”背后的裂缝?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