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近期新闻报道,广州一名30岁的女士因宰杀鸽子煲汤后感染新型隐球菌肺炎,引发广泛关注,结果很多新闻上报道说吃鸽子汤就会得肺炎,这个就是断章取义了。以下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单纯吃鸽子汤是不会得肺炎的,必定是接触到了活体禽类的感染。


事件经过:

1. 接触史与症状

患者某女士在宰杀朋友赠送的鸽子并煲汤食用后,出现持续干咳一周的症状,随后就医。胸部CT显示双肺多发感染伴空洞形成,影像学呈现典型的“鬼脸征”和“晕轮征”,最终确诊为新型隐球菌肺炎。


2. 感染途径

医生推测,新型隐球菌可能通过鸽子粪便中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该女士曾将鸽子圈养在家中四天才杀了吃,处理过程中可能吸入含有隐球菌的粉尘。

3. 治疗与预后

患者经抗真菌药物治疗后康复。医生强调,早期诊断与足疗程治疗可完全吸收肺内病灶,避免并发症。

新型隐球菌肺炎的医学解析如下。

1.病原体特性

新型隐球菌广泛存在于鸽粪、土壤及腐烂植物中,干燥后形成微小气溶胶颗粒,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高危人群包括养鸽人、园艺工作者及免疫力低下者(如HIV患者、器官移植术后人群)。

比如我们北京就有很多人习惯养殖信鸽作为一个爱好,这个都要引起注意。我们经常听蓝蓝的天空里有鸽哨的声音,感觉非常美,但是也要注意它们会携带疾病,一定要注意卫生防范。

2.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大致有类似感冒(干咳、低热、胸痛),易被忽视。 一般人都不会往这儿想,一般人都会以为自己就是感冒了。

重症表现则是高热、呼吸困难、咯血;若未及时治疗,约10%患者可能并发“隐球菌脑膜炎”,死亡率高达60%-80%。

影像学特征很有特点,CT可见“晕轮征”(结节周围模糊影)及“鬼脸征”(空洞形似人脸)。

3. 诊断与治疗

大家需通过血液或肺泡灌洗液的隐球菌抗原检测及靶向基因测序(tNGS)确诊。

治疗以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两性霉素B)为主,需严格遵医嘱完成疗程,防止复发。

对于这个问题的预防建议如下。

1. 接触禽类时

清理鸽笼或鸟粪时佩戴强效防护的N95口罩和橡胶手套,避免气溶胶吸入,还有注意,不要把手套划破了。

鸟笼应放置在通风处,远离卧室,接触后彻底洗手并清洗衣物。

2.日常防护

避免在鸽群聚集处长时间停留,如果有园艺翻土种植时,做好口鼻防护。

一定记住!不直接接触野生禽类粪便,食用禽类需彻底煮熟。

3. 健康监测

若出现持续咳嗽超过2周、抗生素治疗无效等表现,尤其有禽类接触史者,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接触史,排查隐球菌感染。

还有类似案例与关联疾病,除隐球菌肺炎外,接触禽类还可能引发其他感染,例如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浙江曾有病例,因照料鸽子或宰杀活鸡感染,表现为高热不退、肺部感染,需针对性抗生素治疗。

所以说此事件提示大家,处理活的禽类时需加强防护意识,尤其是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但是大家一定不要相信道听途说的传闻,如果您吃鸽子汤,本身这个食物是不会让人得肺炎的,它根本就跟肺没有关系,它肯定是由于食物处理不当,在某个环节污染了活体鸽子的粪便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毛皮上的污染物的病原体。这个可能是由于不专业的一些报道,为了吸引眼球,他就夸大其词,所以可能就牺牲了科学的依据。如果我们看到某些新闻特别吓人的时候,请大家保持理性思考,结合我们的医学常识来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另外请注意看信源!至少要看那些正常的新闻媒体说的话,而不是微信群里随便转的东西。

对于任何相关食物和疾病的报道,我们都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避免盲目恐慌和误导。

最后,隐球菌肺炎虽凶险,但通过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可有效控制。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道症状,应及时结合接触史进行针对性检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