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叶海燕
5月18日,有成都市民在梓州大道旁的绿化带,拍摄到一只巴掌大小、通体灰色形似老鼠的可爱动物,“仔细看不是老鼠,也不是鼹鼠,比它们要乖得多。”
绿化带中出现的四川短尾鼩(视频截图)
成都绿化带里出现的“小可爱”是什么呢?成都一名生物学科普博主马陆介绍,市民看到的动物为四川短尾鼩,又名微尾鼩、山耗子、药老鼠,四川方言又叫地滚子。属于鼩形目鼩鼱科鼩鼱亚科。其体型粗壮,吻部短钝。眼睛特小,如菜籽大;耳壳退化,不显露于毛被之外。四足近乎裸露,足爪较短但粗壮、发达而锐利。
四川短尾鼩广泛分布于西南部(四川、云南、贵州等),生活范围从低海拔农田至3000米以上山区,栖息生境多样,包括针叶林、阔叶林、农田、荒地及人类居住区周边,对环境适应力强,小型陆生食虫动物,以昆虫、蜘蛛、蚯蚓等为食。
绿化带中出现的四川短尾鼩(视频截图)
“一方面,四川短尾鼩会危害农作物,属于害兽之一。另一方面作为食物链底层消费者,控制昆虫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它是鼬科、鸮类等天敌的猎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之一。”
马陆提醒,由于四川短尾鼩高分布密度、强环境适应力及多样寄生虫负载的特点,在野外或城市绿地中碰到,不可直接接触。“首先,它是多种病原体宿主,携带多种汉坦病毒,可引发人类肾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同时潜在携带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其次,它还是恙螨、革螨、蚤类等外寄生的传播媒介,可通过直接接触、蚊虫叮咬等途径传播病毒。”
马陆在野外拍到的四川短尾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