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的7兵团番号,最早是属于东北陈明仁兵团的,但由于陈明仁被撤职,导致7兵团编制也因此被暂时撤销,不久后,该番号又给了区寿年兵团,结果没多久,区寿年就在豫东战役中全军覆没。
区寿年之后,7兵团又一次重建,而这次担任兵团司令的,则成了黄百韬。
相比于陈明仁和区寿年来讲,黄百韬在出身上显然要低上不少,尤其是在国军嫡系将领眼里,他黄百韬就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杂牌,既然是杂牌出身,那黄百韬又是如何当上7兵团司令的呢?简单来说,就是抓住了贵人提携的机会。
一、第一个贵人
黄百韬遇到的第一个贵人,是“长江三督”之首的李纯。
所谓“长江三督”,说的是当初在北洋时期,由三个直系军阀组成的联盟,这三人分别是江西督军李纯、江苏督军冯国璋以及湖北督军王占元,而三人组成的联盟,便被人称为“长江三督”。
这其中,李纯因控制长江下游,且实力最强,故而被尊为三督之首。
换句话说,当初李纯也是一个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那么黄百韬是如何搭上李纯这条线的呢?这还得感谢他的同学。
黄百韬祖籍广东梅县,不过却出生在天津,早年间曾在河北读书,但后因家道中落,无处可去的黄百韬为了谋生,只得选择了投军。
投军时,黄百韬恰好遇到一个同学,此人当时正在李纯手下当兵,经他介绍,黄百韬就投到李纯麾下,当了一个小小的传令兵。
可别小看传令兵,当时能在李纯这种大军阀身边当传令兵的,无一不是其信得过之人,李纯是天津人,他对贴身部下的最基本要求,就是非天津人不可,而黄百韬刚好出生在天津,这么一来,就具备了成为李大帅传令兵的资格。
不过,李大帅毕竟是大帅,身边的传令兵也不止一个,而黄百韬能在这么多人中脱颖而出,靠的便是他的伶俐劲儿,用我们现在话来说,就是很会来事儿,对领导的意图揣摩的明明白白,加上黄百韬又读过书,这就让他很快引起了李纯的注意。
由于工作表现出色,年轻的黄百韬深得李纯喜爱,不久之后,李纯就把自己的一个贴身侍女指婚给了黄百韬,这么一来,就相当于正式把黄百韬当“自己人”了。
而这位嫁给黄百韬的黄夫人,也是在李纯面前很能说得上话的一个人,正所谓妻以夫贵,丈夫混得好自己肯定能沾光,因此,黄夫人就跑去求李纯,一次不行两次,最终让李纯同意安排黄百韬到金陵军官教育团上学。
这个金陵军官教育团,是当时各路军阀选拔人才的主要场所之一,所以来这里上学就相当于镀金和深造,只要顺利毕业,那出去后就是军官了,而黄百韬又有李纯这层关系,自然在毕业后起码也会在直系部队当个团长旅长什么的。
换句话说,此时的黄百韬,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但就在他憧憬着未来可期之际,一个噩耗来了,咋回事呢?李纯死了。
1920年10月11日,李纯被发现死在了督军署内,至于死因,对外说是自尽,但其中疑点甚多,不过不管怎么样,确实是死了。
而李纯的死,让黄百韬直接傻眼了。
原本想着傍上了李纯这棵大树,自己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如今李纯死了,那还说什么未来可期?就这样,没有了靠山的黄百韬,只能在毕业后去当时的江苏防部队当起了排长。
原本按照这剧情发展的话,黄百韬必将名不见经传,但没过多久,他居然又遇到了“半”个贵人,谁呢?正是有“狗肉将军”之称的张宗昌。
张宗昌在1921年攻占了江苏,而他当初曾经在金陵军官教育团当过团长,因此说起来也是黄百韬的老上司,有了这一层关系,黄百韬自然不会放过,几次求情之后,张宗昌大手一挥,小排长黄百韬就摇身一变,成了直鲁联军的营长。
仅仅过了两三年,黄营长就先后升任团长、旅长等职务。
二、何应钦、顾祝同的赏识
跟着张宗昌虽说升职快,但毕竟没啥前途,这一点黄百韬是看的明明白白,所以在1928年,他毫不犹豫的与张宗昌手下的军长徐源泉一块改换门庭,投奔了老蒋。
投奔老蒋之初,黄百韬被委任为师长,不过这可不是老蒋重用他,而是当时老蒋改编杂牌军的一贯做法,具体的“操作流程”一般是先许以虚职,然后以送去学习为理由,剥夺掉那些来投奔他的部队主官兵权。
而黄百韬,便是完完整整的经历了这一流程,最终被送到了所谓的“陆大特别班”。
这个时候,应该是黄百韬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刻之一了,不仅兵权没了,部队更是被收编了,照这么下去,怕是再难有出头之日。
不过,让黄百韬没有想到的是,自己会在一个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得到了何应钦的赏识。
抗战爆发后,原本在陆大特别班的黄百韬,被调入国军国防部工作,而此时任国军海陆空司令部参谋长的正是何应钦,期间,黄百韬写过一篇论文被何应钦看到,何应钦觉得黄百韬是个人才,从此就对他相当关注。
不久,得到何应钦赏识的黄百韬,迎来了一个宝贵的机会。
当时国军第三战区缺一个参谋长,何应钦认为黄百韬业务能力不错,就把他推荐了过去,而时任三战区司令长官的正是顾祝同,对于何应钦安排过来的这个人,顾祝同最开始相当抵触,尤其是在得知黄百韬是个杂牌出身后,更加不喜欢此人。
这个时候,黄百韬一如既往的“伶俐劲儿”就派上了用场。
黄百韬深知自己没啥背景,也不被顾祝同喜欢,因此就开始在工作上极为认真负责,同时十分注重处理人际关系,与同事们处的也很融洽,这就导致有心想换掉他的顾祝同,实在找不到换人的理由。
不过,毕竟参谋长是核心职位,还是自己人用着比较放心,因此顾祝同最终还是换掉了黄百韬,但由于黄百韬留给他的印象不错,所以在换人之际,顾祝同“心有不忍”,就让黄百韬当了隶属于三战区的国军25军军长。
虽说参谋长职务没了,但换来一个有实权的军长,这么看的话,黄百韬也是因祸得福了。
而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黄百韬算是正式搭上了何应钦与顾祝同这条线,加上他在任25军军长之际,打仗冲锋在前、撤退又主动殿后,更让顾祝同对其逐渐倚重。
期间,顾祝同还曾力保过黄百韬一次。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爆发,国军整编74师被华野全歼于孟良崮,由于74师是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因此在战后,国军召开了总结大会,一方面是找出为何74师会被全歼,另一方面嘛,自然是要找个人来承担责任。
找来找去,最终74师覆灭的主要责任,基本上上都推到了黄百韬的身上。
三、南柯一梦
之所以会把责任都推给黄百韬,一方面,是因为在参与此战的诸将中,唯有他是杂牌出身,其他要么是身居高位,要么是黄埔嫡系,所以也只能找他了。
二来,在孟良崮战前,国军方面是以74师为主,25师和83师为侧翼向坦埠发起进攻的,由于是三支部队一块行动,自然就需要一个总指挥,但问题是,74师的张灵甫和83师的李天霞相互不对付,所以两人谁也不服谁,自然两人也没办法当这个总指挥。
最终,国军徐州“剿总”就下令,让黄百韬出任总指挥,不过黄百韬也指挥不动张灵甫与李天霞,所以他这个总指挥更多的是一个象征意义。
但不管怎么说,黄百韬是此战名义上的指挥官,加上他又是杂牌出身,自然就成了最好的问责对象。
到了这种地步,若是换成一般人那就完了,结果黄百韬最终硬是化险为夷,还在不久后升任7兵团司令,能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是他以退为进,直接大包大揽把所有责任都揽在了自己身上,让包括汤恩伯在内的多人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另一方面,则是来自顾祝同的庇护。
顾祝同当时就提出,黄百韬不但没错反而有功,为了救张灵甫,自己所部损失惨重(当然这也是事实),而孟良崮战役的国军实际指挥人汤恩伯,也在这时候出来说是张灵甫不听指挥酿成了惨败,就这么着,黄百韬化险为夷,仅得了个“撤职留任”的处分。
但责任肯定还是要找人承担的,最终,在孟良崮战役中全程“打酱油”的李天霞被揪了出来,被冠以“救援不力”之罪,差点送到军事法庭。
此事之后,黄百韬对老蒋的“法外开恩”是感激涕零,加上他不管是救援张灵甫,还是后来救区寿年时都相当卖力,这就更让老蒋认为此人可堪大用。
到了1948年8月,也就是区寿年兵团覆灭不久,国军正式重建7兵团,而被老蒋另眼相看的黄百韬,自然而然的就出任了该兵团的司令。
只不过,在黄百韬当上7兵团司令仅三个月后,也就是1948年11月,他和他的7兵团就被华野包围在了碾庄,在顽抗了十余天后,最终被华野全歼,其本人也在兵败后自戕身亡。
从一个毫无背景之人逆袭到兵团司令,黄百韬能走到这一步,与他遇到的三个半贵人(李纯、张宗昌(算半个)以及何应钦、顾祝同)有很大关系,只不过,随着黄百韬的兵败身亡,让他的这场“逆袭”,最终只是南柯一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