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网友在日本东京街头偶遇到了刘强东,身穿白色T恤,上面还印着京东外卖的广告。
今年年初,京东奇袭外卖市场,再次点燃了沉寂已久的“外卖大战”。
吃瓜群众们看热闹不嫌事大,反而能享受到外卖大战带来的补贴福利,对此可谓不亦乐乎。
然而,眼看战事如火如荼,市场监管总局的一纸约谈函,为外卖大战按下了暂停键。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央社会工作部、中央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商务部,针对当前外卖行业竞争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平台企业。要求相关平台企业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内部管理,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共同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平台内经营者和外卖骑手的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合法规范经营,公平有序竞争”,这十六个字,像一柄利剑,刺破了资本的狂欢泡沫。
当京东外卖的骑手还在疾驰时,没有人想到这场持续数月的“外卖三国杀”会以如此方式收场:不是补贴耗尽,不是用户倒戈,而是监管的铁腕从天而降。
遥想当年,外卖行业的黄金十年,本质是一场效率至上的狂欢。
从美团与饿了么的“二选一”垄断争议,到“30分钟送达”的极限配送,平台用算法编织出一张精密而残酷的网:商家为流量降价求生,骑手为跑单闯红灯,消费者在低价中享受便利,却也在冷掉的餐食和劣质菜品中付出代价。
京东今年的入局,被视为打破双寡头格局的变量。
免佣金、百亿补贴、骑手五险一金……2025年开年,京东以“野蛮人”姿态闯入外卖市场,试图用互联网经典的“三板斧”(用户补贴、商家让利、骑手保障)撕开美团与饿了么的防线。
仅4个月,京东日单量突破1000万,覆盖166城,甚至倒逼美团宣布试点骑手养老保险、饿了么抛出“超百亿补贴”迎战。
然而,这场看似破局的战役,本质不过是新瓶装旧酒:补贴战重燃、配送费内卷、商家被迫站队……一切仿佛回到2018年的剧本,只是主角换成了更财大气粗的巨头。
当低价成为唯一卖点,行业陷入“补贴—亏损—更低价”的死循环,外卖从一门生意退化为资本互撕的角斗场。
此次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五部门约谈京东、美团、饿了么,要求“严守法律底线”、“保障消费者、商家、骑手权益”。温和措辞背后,释放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外卖行业必须从“效率优先”转向“价值重构”。
五部门的约谈,绝非临时起意。早在2024年,“反内卷”便成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关键词。
从光伏到汽车,从制造业到互联网,一场去低效、反恶性的产业革命已经启动。外卖行业因其牵动数百万骑手、千万商户和数亿用户的特殊性,首当其冲成为监管试金石。
监管的目标,是打破“平台赚流量、商家拼低价、骑手拿命跑”的畸形生态。在此背景之下,美团的“防疲劳机制”和取消“超时扣款”,京东的骑手社保倡议,这些看似超前的“自我革命”,实则是嗅到政策风向的求生本能。
这场约谈后,外卖行业将走向何方?有三个趋势已经相对明晰:
其一,骑手权益重构。
京东为骑手缴纳社保,美团跟进试点,饿了么推进职业伤害保险。平台们终于意识到,骑手不是“算法燃料”,而是生态的核心资产。这一转变,或将重塑零工经济的伦理底线。
其二,商家品质与服务升级。
“幽灵外卖”与预制菜乱象,催生了消费者对透明厨房、食品安全溯源的需求。京东主打“品质堂食餐厅”,美团推进“明厨亮灶”,监管强化抽检与黑名单制度,这一系列动作正预示着行业正从“量”向“质”转身。
其三,平台佣金与费率优化。
京东的“零佣金”虽难持续,却倒逼美团、饿了么调整策略。未来,差异化费率(如按品类、区域分级)或成主流,中小商家或迎来喘息之机。
外卖大战的终局,不是巨头的陨落,而是规则的再造。当资本退潮、监管入场、价值回归,行业终将告别“野蛮生长”,走向一场更深刻的革命:让商家有钱可赚,让消费者吃得安心,让劳动者有尊严可言。
至于平台?它们只需回到商业的起点:好好做生意,而不是制造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