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于城市街巷的外卖骑手群体,已随着外卖行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现代生活运转的关键齿轮。但高强度的工作负荷,正悄然侵蚀着他们的健康与安全。作为行业的头部企业,美团从行业长远发展出发,创新构建骑手疲劳监测与干预体系。这一系统化的骑手防疲劳举措,不仅彰显了平台对劳动者关怀的责任担当,更通过科学化管理手段,为行业健康生态建设提供了新的实践样本。
自今年二季度起,美团在华东区域开启骑手防疲劳机制的多轮小范围试点与迭代,从四川、广西等地的前期测试,到11月12日在浙江湖州、丽水的试点启动,12月10日覆盖浙江全省,12月17日进一步拓展至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四省市,骑手防疲劳机制稳步推进。该机制规定,骑手跑单时长累计超8小时,系统即刻发出提醒,督促其调整状态、注意休息;若骑单时长突破12小时的安全警戒线,系统则果断采取强制下线措施。目前美团所推行的骑手防疲劳机制已在全国范围上线。从美团平台对外披露的数据来看, 在12月30日首日运行期间,正常跑单骑手的日均跑单时长均能维持稳定在合理区间,仅有极为少数的0.36%骑手触发了强制下线机制,并且,单日跑单时长满八小时,触发骑手防疲劳机制弹窗休息提醒的骑手约占18%。这些数据能够充分表明,该机制对绝大部分骑手的正常跑单需求以及收入稳定方面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美团深知倾听一线骑手心声的重要性,12月22日,美团在北京举办“骑手疲劳管理”恳谈会,邀请骑手、专家、媒体共话试点情况与未来优化方向。恳谈会上,骑手们积极分享自身工作体验与对骑手防疲劳机制的看法。部分骑手认为骑手防疲劳机制让订单和权益分配更公平,限制了个别“单王”,使多数骑手有了更多跑单机会;也有骑手出于收入考量,对强制下线存有微词,希望能灵活安排跑单时长。美团项目组每周收集意见反馈,持续完善骑手防疲劳机制,力求在骑手安全保障与赚钱诉求间找到精妙平衡。
从宏观层面来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曾指出,社会对外卖骑手高收入源于长时间工作的认知存在偏差。据“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调研,外卖骑手旺季平均每日送单时长为6.9小时,淡季为5.1小时,低于2024年上半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平均每周48.6小时的工作时长。骑手工作具有“短时高压”特点,午晚高峰任务集中,其余时段可自由支配接单频率,拥有一定空闲时间,体现出新就业形态的灵活性与过渡性。
骑手防疲劳机制并非限制骑手工作积极性,而是为行业发展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新动能。它旨在防止极少数骑手极端连续跑单行为,保障骑手在配送过程中的安全,进而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外卖行业稳健前行。从试点数据与骑手反馈综合考量,骑手防疲劳机制的积极效益正逐步显现,为骑手筑牢安全防线,让这一群体在奔波忙碌中更具安全感与职业归属感。
未来,美团将持续关注相关数据和骑手伙伴们的反馈,秉持谨慎探索的态度,通过骑手恳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试点区域骑手代表、合作伙伴等多方意见,不断优化升级骑手防疲劳举措,使其更科学、全面、稳妥。在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的大潮中,美团以实际行动彰显责任担当,为骑手群体的权益保障添砖加瓦,助力外卖行业在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基石上,迈向更高质量、更具人文关怀的发展新阶段,使骑手们在为城市生活添彩的同时,自身权益也能得到充分呵护,实现平台、骑手与消费者多方共赢的美好愿景,为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书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