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高铁这几年发展得太夸张了,运营里程已经突破5万公里,稳坐全球第一的宝座。技术牛不说,经济效益也让人不得不服。在这么庞大的网络里,有六条线路因为赚钱能力特别强,成了大家眼中的“盈利王者”。这六条分别是京沪高铁、沪宁高铁、宁杭高铁、广深港高铁、沪杭高铁和京津高铁。

京沪高铁绝对是高铁界的“扛把子”。全长1318公里,连接北京和上海两大经济重镇,中间还经过天津、济南、徐州这些重要城市。2011年6月30日开通以来,这条线就没让人失望过。为什么这么赚钱?首先,发车频率高得吓人,高峰期每3分钟就有一趟车,密度堪比地铁。其次,沿线人口多、经济活跃,北京上海就不用说了,天津济南这些地方也都是GDP大户。



根据公开数据,到2023年,京沪高铁年净利润超过115亿元,客运量每年稳定在2.1亿人次以上。这数字听着就震撼,平均每天得有50多万人坐这条线。它的盈利能力强,主要靠票价合理加上超高的上座率。沿线城市之间商务往来多,旅游需求也旺,像济南的大明湖、徐州的云龙湖,游客坐高铁一站就到,方便得不行。这条线不光是交通工具,更是南北经济连接的命脉。

沪宁高铁全长301公里,连接上海和南京,2010年7月1日正式运营。时速350公里,从上海到南京最快73分钟,沿途还有苏州、无锡这些经济发达的城市。长三角本来就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之一,这条线就像给这片区域插上了翅膀。



2015年,沪宁高铁就实现盈利了,净利润大概3.8亿元。别看它比京沪短,客流量一点不差。上海到南京的商务需求特别大,很多人在上海工作,家在苏州、无锡,每天高铁通勤跟坐公交似的。还有个亮点是站间距短,基本上半小时内就能到下一站,效率高得不行。长三角一体化靠它推动了不少,苏州无锡这些地方直接融进了上海的“一小时经济圈”,经济效益自然水涨船高。

宁杭高铁全长249公里,连接南京和杭州,2013年7月1日开通。时速也是350公里,最快50分钟就能从南京到杭州。这条线把南京、上海、杭州连成了一个“金三角”,江苏和浙江的联系一下子紧密了好多。

2015年,它也开始赚钱了,净利润大概1亿元。虽然利润比不上京沪、沪宁,但这条线的意义不小。杭州是电商和旅游大市,南京是历史文化名城,两地之间商务和旅游需求特别旺。加上票价不贵,上座率一直挺高。沿线还有湖州这些小城市,高铁一通,经济立马被带动起来。可以说,宁杭高铁是长三角南边的一条“隐形财路”。



广深港高铁全长142公里,从广州南站到香港西九龙站,中间经过深圳北站,2018年9月23日全线开通。它的亮点是从深圳到香港只要15分钟,这速度直接把粤港澳大湾区的联系拉近了一大步。

这条线部分路段2015年就盈利了,全线通车后利润更是蹭蹭上涨。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的经济发动机,广州深圳香港随便哪个拿出来都是GDP顶流。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需求大得惊人,深圳的创业者去香港谈生意,香港人到广州探亲,全靠这条高铁撑着。票价不算低,但时间成本节省太多,上座率一直很稳。可以说,它是大湾区融合的“超级纽带”。

沪杭高铁全长169公里,连接上海和杭州,2010年10月26日开通。时速350公里,最快45分钟到站,算是长三角南翼的大动脉。2015年,这条线也实现盈利,净利润大概在几亿元左右。



上海和杭州,一个是金融中心,一个是科技和旅游重镇,两地联系本来就紧密,高铁一开通更是如虎添翼。沿线还有嘉兴这种发展势头猛的城市,高铁一过,房价经济都跟着起飞。商务客流和旅游客流是它的主力军,尤其是节假日,上海人去杭州西湖玩,杭州人到上海购物,车票经常一抢而空。沪杭高铁的赚钱能力,靠的就是长三角的超强经济底子。

京津高铁全长161公里,连接北京和天津,2008年8月1日开通,是中国第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时速350公里,30分钟就能从北京到天津,效率高得没话说。2015年,它也开始盈利,净利润大概几亿元。

这条线是高铁时代的起点,为后面那么多线路积累了经验。京津冀地区人口密集,北京天津又是经济核心,通勤需求特别大。每天早上,天津人坐高铁去北京上班,晚上再回来,半小时的路程比开车靠谱多了。它的成功不光是技术牛,更是为中国高铁趟出了一条路,后续的人才和技术都从这条线孵化出来的。

这六条高铁线能成为全国最盈利的,背后有几个共同点。第一,地理位置好,连接的都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香港这些地方,客流基础摆在那儿。第二,发车频率高,票价合理,上座率有保障。第三,区域经济带动效应强,高铁一通,沿线城市的商务、旅游、投资全被盘活了。

比如京沪高铁,南北两大经济圈连起来,客流根本不用愁。沪宁、宁杭、沪杭这三条都在长三角,区域经济全国最强,赚钱是自然的事。广深港高铁靠的是大湾区的活力,京津高铁则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功臣。这些线路不光自己赚,还拉动了沿线GDP,算得上“经济发动机”。

要说这六条里谁最赚钱,京沪高铁肯定是头牌。年净利润115亿元,客运量2.1亿人次,甩开其他线路好几条街。沪宁高铁和沪杭高铁次之,利润都在几亿元级别,客流量也相当可观。广深港和京津高铁稍微低一点,但区域影响力不输。宁杭高铁利润最小,1亿元左右,但潜力还在涨。

从投资回报看,京沪高铁最猛,1318公里的线路,平均每公里赚的钱都比其他线路高。沪宁和沪杭因为线路短,单位成本低,回报也不错。广深港虽然短,但票价高,利润率挺可观。京津和宁杭稍微慢热,但稳定性和长期价值没得挑。

当然,赚钱归赚钱,这六条线也不是没压力。高铁建设成本高得吓人,像京沪高铁总投资2200多亿元,沪宁也有几百亿。初期全是贷款和政府补贴,能盈利说明运营效率真高。但全国高铁网络里,能赚钱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线路还在亏,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客流少、票价低,想回本得等好多年。



还有个问题是维护成本。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轨道和列车磨损快,维修费用年年涨。加上人工、电费这些开支,利润看着多,其实摊薄了也没想象中夸张。未来票价能不能涨、客流还能不能增,都是考验。

这六条线的成功,给中国高铁指了条明路。未来网络还要扩到7万公里,新线路像京广高铁、哈大高铁都在加紧建。这些盈利线路的经验,比如高频发车、选址经济发达区,可以复制到新线路上。不过,中西部地区的高铁要想赚钱,还得靠政策扶持和区域开发,光指望票钱肯定不行。

技术上,“复兴号”已经出口海外,磁浮列车时速620公里的原型也出来了,说明中国高铁不光会赚钱,还能输出影响力。2024年全国铁路运营收入9901.8亿元,高铁占了七成,未来这比例估计还得涨。

说白了,这六条高铁线就是中国经济的缩影。京沪是大动脉,沪宁宁杭沪杭是长三角的支柱,广深港是大湾区的加速器,京津是老大哥。它们赚钱不是靠运气,而是位置好、客流稳、管理牛。全国高铁里能盈利的不多,这六条算得上凤毛麟角。未来咋发展?还得看怎么平衡赚钱和普及,别让高铁变成只有发达地区才玩得起的游戏。你觉得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