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要介绍的是一位胶东历史人物,他的名字叫作“于尹”,生活在元代,其籍贯为莱阳县,曾任福山县主簿,后升任宁海州知州,因此他的事迹在莱阳、福山、牟平三地的史志中均有记载。(注:元代莱阳县属莱州,福山县属登州,莱州和登州同属般阳府路,宁海州则直属于省部。)

于是胶东传统大姓,分布十分广泛。民国版《莱阳县志》就提到了当地的多支于姓,如世居宣化坊(后析出梁好泊等村)的“库使于剡家族”,以及明代从文登迁来的于家疃(照旺庄、横岭口)等十余个于姓家族(虽皆相传从文登迁出,但各自为族)。本文的主人公于尹,具体就出自“库使于剡家族”。(注:库使为古代官职名,于剡具体担任的是金代的莱州库使。)



按照《莱阳县志》的记载,“于尹”系“于剡”的玄孙辈,两者之间的具体世系为:于剡生于玠(第四子),于玠生于深(第四子),于深生于谅(长子),于谅生于尹。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于剡曾担任莱州库使之外,于玠、于深、于谅这三代也都各有官职在身,分别担任过山东盐场管勾、济南路棣州尹、真定路中山府知府等职。因此,该支于姓可谓金元之际莱阳县的官宦世家之一。

背靠家族的大树,于尹长大后很快凭借父荫踏入仕途,他最初被授予进义校尉身份,后来出任福山县主簿。

根据清代《福山县志》的记载,于尹担任福山县主簿的具体时间为至正癸未,即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年)。主簿一职,主要负责管理县衙的文书簿籍,是知县之下比较重要的属官。于尹在福山县主簿任上兢兢业业,取得一番成绩,为日后的升迁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清代《福山县志》和民国版《牟平县志》的记载中,都收录了这样一个说法:于尹是从福山县主簿的位置上被破格提拔为宁海州知州。之所以称作破格(文言称之为“超擢”),是因为元代的宁海州知州(下等州)为从五品官,福山县尹(下等县)为从七品官,两者之间尚有较大差距,更何况主簿的品级尚不及县尹。倘若于尹真的是从福山县主簿直接升至宁海州知州,诚然是“火箭式提拔”。



而按照《莱阳县志》的说法,于尹在福山县主簿和宁海州知州之间还有一个过渡职务,即从仁郎、架阁库管勾。不过,根据《元史•百官志》的记载,架阁库管勾亦仅为正八品官。即便经由架阁库管勾过渡为宁海州知州,也是跨越多个品级了。总而言之,不管怎么说,于尹曾担任过福山县主簿和宁海州知州是肯定的,而他的仕途有过破格提拔亦属无疑。

在宁海州知州任上,于尹同样表现优秀。《牟平县志》称赞他:“为政廉谨,内能律己,外不欺人,时甚称之。”

限于资料,于尹具体的生卒年份不详,推测是在元末去世。根据《莱阳县志》记载,进入明代之后,他的子孙仍活跃在官场。其中,其次子于谷刚就曾担任过广东英德县洗口镇的巡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