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天津河西区的简介:
- 基本概况
- 地理位置
河西区位于天津市东南部,海河西岸,是天津市的中心区之一。东临海河与河东区相望,西起卫津南路、卫津河与南开区、西青区交界,南沿双林农场引水河与津南区毗邻,北抵徐州道、马场道、津河与和平区接壤。
- 面积与人口
全区总面积 48 平方千米,截至 2021 年,全区常住人口 80.9 万人。
- 气候特征
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性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雨热同季。多年平均气温 12.2℃,年平均降水量为 562.1 毫米。
- 行政区划
截至 2022 年 1 月 21 日,河西区下辖 14 个街道,区政府驻地为天津市河西区绍兴道 4 号。
- 地理位置
- 历史沿革
- 宋元时期
北宋之前是荒凉之地,北宋大观年间始建靖海县,今区境隶属;金明昌四年重新设立靖海县,今区境仍属靖海县;元代时期今区境隶属中书省河间路靖海县。
- 明清时期
明代初期改 “靖海” 为 “静海”,今区境大部分区域隶属静海县;清康熙四年,将境内屯田归并海县管辖;雍正九年,天津州升为天津府,今区境随隶之;清光绪二十一年,境内东北部部份地区被辟为德国租界。
-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十七年,天津建市,今区境大部划入市区;民国二十七年,伪将天津市 6 个分局管区划分为 9 个区,其中第六区即今区境之东南、西南部;民国三十三年,日伪天津市公署将 12 个市区和 3 个兴亚区重新调整为 8 个区,今区境为第六区。
-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6 年 1 月 1 日,六区更名为河西区;1966 年 9 月 30 日,河西区更名为红旗区,1968 年 1 月 23 日红旗区复名河西区。
- 宋元时期
- 经济发展
- 产业结构
河西区已全部城市化,无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有造纸、毛织、新兴电子、机械、冶金等产业企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中,金融业、商贸服务业占主导地位。2021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 0:5:95 。
- 经济数据
2021 年河西区地区生产总值 1025.83 亿元,位居全市第二、中心城区第一;2023 年,河西区 GDP 达到 1154.2 亿元 。
- 产业结构
- 文化旅游
- 文化品牌
在海河西岸,打响了西岸文化品牌,2021 年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
- 文物保护单位
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处。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 2023 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 4 项,分别是杨家庄永音法鼓、挂甲寺庆音法鼓、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制作技艺、津派面塑。
- 旅游景区
:有 AAAA 级景区 1 处天塔湖风景区,AAA 级景区 3 处,分别为杨柳青画社、天津科技馆、桂发祥十八街麻花文化馆。
- 文化品牌
- 交通状况
区内交通便利,有天津轨道交通 1 号线、天津轨道交通 6 号线地铁运行,此外还有众多公交线路贯穿全区,方便居民和游客出行